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論:正視兩岸溝通協商之程序與實質障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4 01:07:18  


兩岸和平論壇的成功與否,不在於藍綠紅三方各抒己見,而是在於激盪出思想的火花以及多元視角的創新理解。
  中評社台北10月24日電(評論員 劉性仁)日前兩岸和平論壇在上海舉行,以“兩岸和平,共同發展”為主題,圍繞四大議題展開,包括兩岸政治關係、兩岸涉外事務、兩岸安全互信以及兩岸和平架構。具有代表性之兩岸藍綠紅之專家、學者各抒己見,展開研討;而主辦單位與協辦單位亦致詞表達其看法;其中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提出兩岸不協商關係凍更僵、一個中國框架是不可鬆動的底線以及兩岸只經不政無法持續等原則性宣示。然而從這些要員及學者專家的發言中,得到一個最大的感想便是兩岸間確實存在著不小的程序與實質內容上的差異及障礙,若想要全面解決,恐怕難度與挑戰不可謂之不小;而藍綠紅三方學者各表見解,充分顯現出不同的思維與認知,難以在短時期化解差異及觀念調和。

  所謂的兩岸溝通協商之程序障礙,指的是兩岸政策分別在各自決策的機制來源不同,透明度與公開程度亦不相同;所受的監督情況也是不同的。以大陸當局來說或許不存在這種問題,但是在台灣,往往會因為程序性的質疑而影響實質進展,進而出現程序影響實質情況。就以洽簽的ECFA及尚在爭議中服貿協議為例,民進黨不斷以程序不夠公開透明、並未和民眾說清楚講明白、“立院”監督機制並未完備為由,進行實質內容的杯葛。

  蔡英文日前針對馬英九在雙十談話中認為兩岸非國際關係,她無法認同,直指兩岸關係不是“總統”說的算,就是典型的例子。平心而論兩岸關係當然不是馬英九說的算,而是“憲法”說的算。民進黨一直以來習慣用程序不正義來反對兩岸政策,從程序性的角度來質疑兩岸協商不公開不透明,是先斬後奏,既沒有“立院”的監督,也沒有與台灣民眾充分溝通,民進黨這種以程序性來杯葛及反對兩岸協商,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這種情況使“立院”自然成為杯葛的舞台,使兩岸協商進展難以順利推動,更遑論兩岸當局針對實質內容進行協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