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蘇貞昌忽略台灣民眾對“立法院”觀感不佳,特別是在太陽花學運後,“立院”的表現及效率已遭民眾所詬病,此時若將“立委”席次增加至二百到三百人,除了給人政治疏通及自肥的不良觀感,對整體財政更是雪上加霜,蘇貞昌的“立委”席次大幅增加說法,等於否定林義雄的騙局,也讓民進黨陷入自我矛盾的說法。
再者對於“國會”議員席次增加的部份,該優先思考不分區的席次,並且適度降低比例代表席次分配的門檻,讓公民社會、弱勢團體或青年有機會藉由比例代表進入“國會”之中,一方面是加重黨主席的權力,一方面想要拉攏相關力量造成執政當局不順,增加不分區減少區域議席,這非但是反直接民意,更讓其中充滿黑暗分贓的政治空間,增加不透明度及黨中央的自由裁量權,對於一路靠基層服務起家的民代真是情何以堪。
另外不信任案與解散“國會”在此時提出,難不成蘇貞昌認為現在的台灣還不夠亂嗎?加上“行政院長”主動解散“國會”,只會更突顯“憲政”僵局;至於增加“國會”的立法權、調查權、監察權、彈劾權等,必須在人民對於“國會”有充分的信任及滿意的基礎上,但台灣絕大多數民眾對於“立法院”的議事效率及表現都是普遍不滿意及缺乏信任的,蘇貞昌欲讓民進黨在“立院”掌握更大的權力來牽制馬政府,殊不知未來政黨輪替後恐怕也會享受到此苦果,正所謂換了位置換了腦袋。
對於三權及五權的選擇,廢除考試監察兩院,強化行政及立法兩院,撇開孫中山意識形態的爭執,行政與立法難道就不怕行政濫用私人及立法專擅獨大之弊嗎?特別是在新的考“監院”長副院長及委員剛提名之際,此時拋出實在不宜;至於備受爭議的降低公投門檻,很難不讓人聯想是為統獨公投開一扇窗,這將使台灣面臨內外巨大壓力及衝擊,絕非台灣內部所能單獨承受。
總之,民進黨口口聲聲為台灣,但七項“憲改”每一項都足以讓台灣搞得政治更加混亂,敵對更加嚴重;講的是反黑箱重視溝通,但這七項透過部分學者專家就決定改革的方向,這難道是民主與公開程序嗎?有和社會大眾對話嗎?增加“立委”席次到三百人尤為荒唐,怎能如此視人民觀感如敝屣?是財政總體狀況如無物?民進黨在強調“憲改”之際,有無考量到台灣現實的國際及兩岸因素?特別是在降低公投門檻及以“修憲”包裝制憲的外衣下,恐怕會落得美國不挺、大陸強烈反對的結果,對於蔡英文主導下的民進黨顯然是製造難題,不利民共交流開展,蘇貞昌的“憲改”說,有意無意地彰顯出為自己未來發展盤算的軌跡,這七項“憲改”,難道就是民進黨現今最重要的工作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