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國當代文學無需靠諾貝爾獎證明自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03 00:05:00  


  中評社北京7月3日電/解放日報刊在了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的專訪,內容如下: 

  《如此繁華》,是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王德威的一部學術著作。

  這個書名,似乎也注解著他人對作者及其論著的感性認知:觀點有鋒芒,語言綺麗,真是繁華得緊。

  如此繁華,更可標識為人們對中國當代文學和文化建設的一個熱烈期許。

  日前,在復旦大學完成了一場引人入勝的講座後,王德威教授接受了《解放周末》的專訪,就中國當代文學的現狀、文化建設的重任和知識分子的職責,直抒己見。

  傳統那個東西很妙的,如果沒有一個創新的動力或者容納創新的容量的話,就絕對不能成其為傳統。文學也是一樣

  ●影像閱讀不能替代文字閱讀

  ●文學“死不死”,根本不是問題

  ●某種文學樣式沒有就沒有了,好東西不見得永遠存在

  解放周末:在多媒體時代,文學是否還能如此繁華?

  王德威:我覺得文學一定得存在。儘管,這個存在的形式和文類可以有絕對的改變,像現在出現的網絡文學、手機文學等等。

  解放周末:文學所激發的熱情和意義曾一直是中國文化的一個中心。而今有人卻認為,當下承擔大眾審美教育功能的載體,不再是文字,而是電影和電視劇,對此您認同嗎?

  王德威:我覺得這種取代應該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角力過程。文學作為記錄社會文化動態的一種符號式的象徵活動,它總是在的吧。影像閱讀不能替代文字閱讀,同時,影像作為一種符號形式,將來也有很多種細分的可能。而且看你怎麼定義文字和符號,難道我們不說話、不書寫、不閱讀了嗎?所以我認為這種改變不是一下子的,也沒有這麼顯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