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5日電/四川新聞網報道,在剛剛結束的北京圖書訂貨會上,電子書成最大熱點。賈平凹對成都商報記者坦言,雖然他不會上網,可別人告訴他,他的作品網上全有,但沒有網站找他談過授權的事情。賈平凹這次將新作《古爐》的數字版權授權給網易,此舉招來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反彈,出版社表示當初簽訂出版合同中已經涵蓋了電子版權,此事多少讓賈平凹多少陷入一女二嫁的尷尬。
與此同時,作家周國平和鄧賢在書會上正式將作品數字版權賣給了中南出版集團,讓對方全權負責數字出版事宜。周國平說,紙質書的內容在網上流傳,作者卻沒有受益,對作者來說是損失,但傳統作家也須順應數字出版的大趨勢。鄧賢也說,“如果靠作家本人去維權,那他不可能再有精力去搞創作。”
當出版進入本世紀第二個十年,數字出版已經風生水起成為一只無法忽視的力量。但中國混亂的數字出版卻讓作家、出版社很難賺到錢,大部分的作家在數字出版這一塊的收入還是零。不少專家在書會上疾呼,規範數字出版,一旦這個目標達到,網上、電子書的免費閱讀應該到終結的時候了,網上或閱讀器看書,也該到談稿費的時候了。
尷尬篇
可能不喜歡,但卻無法阻擋
其實和賈平凹一樣,鄧賢在簽訂作品數字版權授權現場時就表示,他對這一塊兒可謂一竅不通,但他的作品在網上隨意可以查閱到。不過,作家們都明白閱讀的發展趨勢,周國平就表示,數字閱讀來了,可能要非常強勢地占領市場,對紙質出版的衝擊非常大,“所以我們這些靠紙質出版為生的人就人心惶惶,要找點逃亡之路。我不喜歡,但它不可阻擋,只能順應它。”
此前,作家們的作品在網上流傳,但幾乎都沒有授權,包括賈平凹這次的小說《古爐》,在紙質書出版前上半部就出現在網上了,有人將在雜誌連載的小說上半部掃描發布到網上,當然,花費4年時間,寫壞了300只筆的賈平凹不會在這裡拿到一分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