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反複調控,房地產開發商風光不再。 |
中評社香港3月29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3月26日載文《中國不會出現次貸危機》,摘要如下:
與其美國同行相比,中國的房地產業是一頭更大卻不那麼令人擔心的猛獸。
2010年,房地產投資在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中占據的比例為12%,高於2009年的10%,創造了新的紀錄。如果再算上對建築材料的需求,房地產為GDP做的貢獻就更大了。相比之下,美國的住宅投資在2005年達到頂峰時也僅占GDP的6%。
房地產在中國經濟中占據的比重更大,這意味著中國房地產業崩盤所致的後果應該會比美國更嚴重。近幾年的情況也提供了令人不安的先例。政府打擊房地產投機的舉措導致房地產投資的年增長率從 2007年底的31%跌至2009年初的3%。建築開支受到衝擊與出口減少這兩個因素一起,令中國GDP 增長率跌至10年來的低點。
乍一看,當價格開始暴漲之時,歷史就有可能重演。官方的房價數據往往會低估變化。不過,數據顯示,北京和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平均房價上漲速度明顯快於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
與此同時,2009年和2010年期間房地產的高速開發導致了供應過剩,為投機而購買的許多高檔公寓空置,這些都是悲觀派的重要論據。另外,政府仍在打擊投機者。雙重重擊會在某個時刻令價格停止上漲,房地產開發商風光不再。
但是,當2008年私人投資減少時,沒有別的東西接替它的位置。這一次,政府計劃對保障房進行巨額投資。對上市開發商來說,保障房微薄的利潤是極為有限的安慰,但2011年新建1000萬套保障房的計劃應該會在某種程度上為中國經濟提供緩衝,減弱私營部門住房建設急劇放慢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