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又是我們多麼熟悉的畫面,雖然100年後看起來依然觸目驚心,但它卻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每個人都心知肚明而又無可奈何:三鹿倒下了,“皮革奶”、染色饅頭又橫空出世;拒絕了蘇丹紅,瘦肉精又開始揚名立萬;河南的“健美豬”被曝光了,“化妝豬”又在重慶站了起來;山西黑磚窑工人被解救了,安徽、新疆又出現了現代“包身工”。
白岩鬆說,總有一種底線在悄然生長。只是我們還應該看清,“悄然生長”的底線是否一直在節節後退,或者它本身就只有極少數人還在苦苦堅守。當公理和常識因為稀缺而成為標杆和榜樣,人們對底線的要求就注定一低再低——
我們不再期待食品的營養美味天然綠色,只要沒毒或毒性不大就可以了;進城務工的農民是否得到公平待遇不再重要,只要不被欠薪就滿足了;到政府機構辦事遭遇潛規則吃拿卡要都可以忍耐,只要潛規則過後能辦成事就謝天謝地了;外出旅遊,挨宰是正常的只要少被坑點就可以心花怒放;城市規劃,不破壞百年梧桐樹就值得大加讚揚;嬰兒可以安全地長大而不必時刻提防人販子,家長就燒高香了;官員貪污也不是不可以原諒,只要少貪點或貪的同時不忘為老百姓辦點實事就可以在地方收獲“清官”的美名了,甚至還可能有人“自發”為你創作MV廣為傳播……
人人都是破壞者
有人說,在複雜無比的人性面前談論底線顯得過於浪漫。可是底線不應該只是一種理想,尤其我們俯首當下,看到更多的都是沉重和不安。因為很多我們曾經譴責和憤憤不平的東西,卻已然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我們共同的選擇,而這顯然要比某一個行業或職業失去底線更加可怕。
在弱肉強食、贏者通吃的社會規則面前,不擇手段成為富人,已經是幾乎泛濫於整個社會的共同目標。隨之而來的就是全民拜金的浪潮:有錢就有尊嚴,為了錢可以喪失或選擇性遺忘底線,直到百無禁忌拋棄道德、原則和法律。學者孫立平今年2月在人民網發表題為《中國社會正在加速走向潰敗》的文章,其中提到,“社會潰敗蔓延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潛規則盛行於社會,甚至成為基本的為官為人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