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勒比海盜4》上揚,迪斯尼的期望值是票房收入的60%來自3D銀幕。而截至目前的統計數據則不到47%。 |
表述的革命和生意的革命
普羅們對3D電影抱持有保留的接受,最重要的原因是看電影貴了,好萊塢的大制片廠誓不能放棄3D,恰是因為同樣的原因:電影更貴了。
5月18日的好萊塢聚會上,邁克爾.貝和卡梅隆一唱一和,盛贊“電影作為一種媒介,充滿創造的可能”。一番話說得高屋建瓴,而本質上,這兩位視覺狂人是在為3D技術的電影生意賺吆喝。正像前些時候彼得傑克遜和卡梅隆唱雙簧,鼓吹不遠的將來電影放映片速從24格/秒加速到48格/秒,以改善3D畫面的虛焦問題,而真相是,48格/秒的片速會對電影質感帶來什麼改變尚未有定論,但這確鑿是卡梅隆技術團隊的盈利業務。這就是好萊塢的遊戲規則,技術首先服務於資本,至於技術如何改變藝術的表達,則是次要的問題。
所以,3D首先是個生意課題。普羅們對3D電影抱持有保留的接受,最重要的原因是看電影貴了,洛杉磯的大制片廠誓不能放棄3D,恰是因為同樣的原因:電影更貴了。如果《愛麗絲漫游奇境》臨時抱佛腳地從2D轉制成3D,大有趕時髦的急迫感,那之後它的高到咋舌的全球票房(影史排名僅次於《阿凡達》、《泰坦尼克號》和《蝙蝠俠:黑夜騎士》)就成了一針雞血打進了好萊塢的心臟,行業內迅速認同了一條潛規則:最賺錢的電影一定是3D的。
如今,當華爾街的金融分析報告裡寫著“觀眾正在抵制3D電影”,但在好萊塢的計劃書上,2012年底之前將至少有20部3D電影上映:《藍精靈》和《丁丁歷險記》呼之欲出;卡梅隆在拍《阿凡達》的續集,一拍就是倆;盧卡斯帶頭把六部《星球大戰》製作成3D版,老片轉制3D的症候就此傳染開,卡梅隆不甘落伍地修復《泰坦尼克號》,迪斯尼公布明年上映3D修復版《獅子王》,如此種種,倒教人好奇,曾經的搖錢樹梅開二度,3D版的票房能否超過從前?這結論也許苛刻,但3D電影對於好萊塢而言,是還沒來得及認真探索,就被過度榨取了剩餘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