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缺乏真正內涵
儘管微寫作日益興盛,但在有些人看來,這種叙事方式並不是網絡時代的發明。事實上,微寫作傳統在中國古已有之,只是當今的寫作者在文字的表達、意境的創造、思辨的精微等諸多方面,尚未達到傳統微寫作的高度。
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教授張閎說,大家所熟悉的唐詩、宋詞、元曲,其實都是微寫作的文本,古代筆記、寓言、笑話,以及古典文論中大量的詩論、詞論、曲論,甚至群眾喜聞樂見的楹聯、格言、謎語,都有微寫作的影子,像《世說新語》、《搜神記》、《閱微草堂筆記》等,都是微寫作的典範之作。
有關專家認為,儘管中國古代的微寫作體裁不同,但短小精悍、語言精粹、思想內涵深刻卻是這些作品的共同之處。新星出版社副社長劉剛分析說,微博體、語錄體、段子體,其本質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用凝練的語言寫作,這對寫作者其實更具挑戰性。“越精煉,越有魅力,也越容易傳播。像‘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些流傳至今的千古美言,都有這種特點。”
但如今的微寫作往往注重幽默、搞笑,寫起來也比較隨意,不注重文字的提煉,思想內涵的開掘,這就造成了大量微寫作淺顯、粗糙、寡味、重複的傾向。但網易讀書頻道主編聶蔚認為,在今天,微寫作一樣可以很文學、有深度。她以溫瑞安的微武俠新作作為例證,在她看來:“溫瑞安的文學功底很強,古典詩詞功夫尤其深厚,這種優勢讓他對微寫作駕輕就熟,儘管文字簡短,但有深意,並不給人晦澀的感覺。”聶蔚樂觀地表示,儘管溫瑞安寫的是武俠,但他更有關注現實的寫作心態,比如他讓主人公穿越到現代,遭遇了電梯事件等等,而這些正是如今許多微寫作所缺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