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是一種情緒發洩
最近,一本名為《爸爸愛喜禾》的微博書開始火了。據該書作者蔡春豬介紹,今年初,2歲的兒子喜禾被醫院診斷為自閉症,對他來說,這真如晴天霹靂一般。“當著朋友的面,我說不出這些事,我不善於表達。”但是,不說出來,蔡春豬又感覺憋得難受,他終於敲擊著鍵盤,把對兒子的愛,兒子患上自閉症後自己的傷心、難過和無奈,以幽默和調侃的方式在微博上傳遞出去。
隨著該書的面世,蔡春豬名氣越來越大,他發現自己的寫作狀態也發生了巨變。“剛寫微博的時候,我是為自己寫,是為了情感的宣洩。但現在關注的人多了,就要想到別人的反應。想得多了,就寫不好了。”蔡春豬說,目前,他的微博每天能寫一兩條就不錯了,遠遠低於高產時的每天七八條。
像蔡春豬一樣,許多傾心微寫作的人,更多是將微博視為自我表達的空間,情緒釋放的平台,或者說是枯燥生活的潤滑劑,儘管其中有些微博語句不乏幽默、達觀的人生態度,但如果真要嚴格考量,仍舊缺乏文本價值和欣賞價值。即便是胡糾糾編的《有權懦弱》,號稱15位微博英雄橫空出世,其文學性也很有限。對此,首都師範大學教授陶東風更是批評道,微寫作大大降低了書寫活動的公共意義,表現出強烈的自娛自樂、自說自話傾向。他認為:“在微寫作中,尤其是網絡的遊戲化、自由化,甚至為低級趣味的表現提供了機會和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