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把握藝術品質與市場需求的實踐中,院團對藝術與市場的關係有了越來越深入的思考和豐富的經驗。國家京劇院在距離上一屆交易會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取得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前不久,國家京劇院“紅色經典中華行”,在國內13個省市自治區連續演出42場。這讓國家京劇院院長宋官林總結出一套京劇藝術的“市場經”:“我們不僅要研究市場規律,而且要把市場規律前移,在謀劃一個作品、一個品牌的時候,必須要尊重京劇藝術的發展規律、藝術規律,同時也要關注市場規律。京劇藝術規律和市場運作規律,是國家院團進行藝術創作與發展前行的車之兩輪、鳥之兩翼。”
經歷了改制歷練的東方演藝集團,在與市場的擁抱和磨合中體會尤為深切。據東方演藝集團董事長顧欣介紹,今年 1月到8月集團公司經營收入與改革前同比增長了155.9%,演出場次同比增長203%。節節攀升的背後,是市場意識的成長和成熟。“現在有一種誤解,認為走市場就不得不俗。”東方演藝集團的市場之路讓顧欣體會到,“市場和俗並不畫等號,而高雅藝術也不必板著臉。作為文化企業有義務也有責任走在演出市場第一線,了解觀眾感受和市場訴求,真切感受市場脈搏。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院團完全可以在高雅藝術和觀眾市場之間架起一座新橋,開辟一條前所未有的新路。”
與東方演藝集團的“市場經”相近,中國歌劇舞劇院也在對歌劇觀眾的培育中,領悟到“文化人應當引領大眾的文化消費”的社會責任。
“假如把藝術比作一條河流,藝術的生產創作就是上游,傳播演出就是下游。在這裡,廣大人民群眾就是藝術河流最終匯入的海洋。”中國對外文化集團董事長張宇說,這個過程不僅需要藝術思維也需要市場思維,而這次展演和交易會,正是為藝術生產和市場營銷之間打通了渠道,建起了橋梁,讓院團與市場達成共識,形成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