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24日電/“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孟軻無疑對管仲的論點作出了一個重大補充,即在“倉廩實”與“知禮節”,“衣食足”與“知榮辱”之間,提供了一個由此岸到達彼岸的重要橋梁。在今人看來,孟軻的見解,似乎並無新奇之處,然而,對照當今一些人嚴重存在的GDP崇拜、忽視教育文化建設的種種傾向,某些今人豈止不如2000多年前的古人,實在是差之遠甚!
管仲,名夷吾,史稱管子,春秋時齊國人,齊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管仲之任政相齊,協助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是有史可征的。在《史記》中,管仲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孫中山先生眼裡,他又是中國古典經濟學的創始人。管仲的治國方略和經濟思想,不見於太史公以“論其軼事”為宗旨的《管晏列傳》,主要見於《史記》開列的那些書目中,如《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等等。在這裡,僅就管仲的一個著名論斷略作評述。
管仲曾指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對於這一論斷,過去我一向欽佩有加,篤信無疑。“倉廩實”和“衣食足”,相當於社會的經濟基礎,而“知禮節”和“知榮辱”,則相當於社會的意識形態。管仲先生所論述的不正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物質變精神”麼?由此看來,管仲先生幾乎可視為中國古典唯物論的開山之祖。管仲這段話出自《管子.牧民》,今人當然可以批評管子的“牧民”思想。然而,如果考慮到作者生活的時代,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位古代賢哲的思想光芒,透過2000多年的歷史塵霧,直至今日仍在熠熠生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