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是富生活向雅文化轉型最成功的一塊實驗田,唐伯虎就生活在蘇州努力向上發展的時期。不少“富起來”的商賈人家廣置田產庭院,建造出適合藝術生活的古典園林,為了把規模較大的園子放放滿,商人需要大量購買文學、音樂、戲劇、書法、繪畫等藝術產品。有需求就有市場,市民的欣賞趣味開始影響到畫家的審美與創作,民間繪畫的因素也被畫家們所接受,融合、滿足了這些要求的畫家,就被稱為“職業畫家”。
但是締造了這場變化的並不僅僅只有商人,在蘇州,還有一群更有歷史和傳統的“隱士”階層,這些人的父輩或祖輩也許是官場中人,也許是商場中人,他們承襲祖產後,要麼就一生不為官,比如沈周;要麼就是短暫地混跡於朝堂之中然後迅速辭官還鄉,比如文徵明;與此同時他們造園、收藏、邀宴、雅集、書寫、繪畫。“隱士”們比商人們有更多的文化修養,如果說商人們是通過購買成為畫家們的消費者和收藏者,那麼,“隱士”們會更進一步從專業上成為畫家們的贊助人和知音。———文林就是唐伯虎的贊助人之一,文林之子文徵明就是唐伯虎的知音之一。
所以,命運在關上了仕途這扇大門後,又為唐伯虎打開了職業畫家這扇新的大門。唐伯虎才得以與他的前輩一樣,“以畫自給”。
游走於文人畫與職業畫之間
今天能看到的唐伯虎傳世真跡,應該不是畫家創作的全貌。原因有二,一是500年光陰的消磨,很多藏品因為保管不當、兵火戰亂等等原因而不複存在了;二是由於收藏家的眼光導致的人為淘汰,當藏家完全從個人眼光來選擇藏品時,他肯定不願意花錢買下他認為“不好”的作品,於是此類被想當然判定為“不好”的作品就很難流傳於世了。因此,在欣賞明四家的畫集時,仔細地比較,會發現題材不夠豐富。
之所以說唐伯虎是當時最著名的文人化職業畫家,是因為他的生平故事非常具有代表性:出生於太平盛世的小康之家,自幼為求功名而接受科舉教育,但同時又未雨綢繆學習一門技藝; 一旦與仕途絕緣就致力於作畫,首先是可以取得經濟獨立與財務自由,其次同樣可以在社會中獲取相當的地位和影響。在出身和門第已經不那麼嚴格的明朝,在士農工商中“商”與“士”已經可以相提並論的明朝中葉,與上流社會和市民階層甚至社會底層都有來往的唐伯虎,是“打通”文人畫與職業畫在社會和藝術兩方面界線的最成功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