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開在資本市場翻雲覆雨的投資者轉戰藏市,更多的是普通投資者。如果說現在收藏市場中是“三教九流”並不過分,可能有偏遠地區善於“說故事”的農民,也可能有善於“沙中取金”的收廢品的,也可能有學富五車的大學教授,還有從事建材、園林各式行業的商人……
鏡頭2
高價拍賣出盡風頭卻拒付款
表演者:買家、拍賣公司
今年收藏市場風頭十足的無疑是齊白石的《鬆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5月22日,該作品以8800萬元起拍,經過近50次的競價,最終被一藏家以4.255億元人民幣收入囊中,創造了中國近現代書畫的新紀錄,再次給藝術品投資市場扔下了一枚重彈。
但可能沒人想到的是,據業內人士透露,該幅作品至今仍未付款。高價拍賣之後,卻沒有付款,未免有空熱鬧之嫌。
部分藏家可能還對2009年圓明園獸首拍賣、廈門藏家蔡銘超拍下後拒付有印象,曾一度被輿論解讀為“瓷器愛國主義”,但之後多地拍賣行接二連三上演拒付一幕,這就不是簡單的“瓷器愛國主義”可以解釋的了。
有業內人士表示,現在業內有些人先舉牌後找買家,先去拍下來再去找買家,沒有買家他就不付錢了。這種“空手套白狼”式的投資方式更加劇了拍賣市場的混亂。
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透露,他現在幾乎都不願意去拍賣會了。“拍賣會上舉牌子的很多,但喊價的很多從來見都沒見過,你根本無從分辨那些叫價的是真藏家還是假藏家,你也很難知道究竟後面是真成交還是假成交。比如一件作品,在拍賣之前買賣雙方已經協商好價格成交了,但拍出的價格可能是協商價的數倍,相當於免費打了廣告,吸引更多賣家參與進來,為其他的拍品成交做鋪墊。”
鏡頭3
黑嘴鑒定騙你沒商量
表演者:專家、受害者
寶貝被鑒定為真的之後,藏家一般會欣喜萬分,並希望專家開個證書,估個價。在今年央視3.15晚會中,節目指出有所謂鑒定師們只要收錢就可隨意開鑒定證書,在古玩地攤上花很低廉的價錢購買了幾件所謂的“文物”,儘管在一些鑒定師面前,“贋品”無所遁形,但鑒定師仍表示,在收取一定費用之後,仍可以開出鑒定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