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產者在食品安全這件事上,向來是冷面有餘、耐心不足。比如,“問題奶”一面世,就忙不迭地怪奶農;瘦肉精豬肉一出現,就找養殖戶算賬……如今,金龍魚的說法也秉持了這一“傳統”:面帶堅韌的臉色與底氣,告知公眾問題油出現在“流通、儲存環節”,“售貨超市保管不善”,總之,跟生產環節扯不上半點幹系,惹得涉事超市火急火燎地站出來喊冤。
要證明金龍魚玉米油色澤和煙點的不合格是超市保管惹的禍,就得找到合法合規的依據,據說,銷售商拋出的是聞所未聞的“曬壞說”——長期暴曬導致油質變化。依筆者的推理,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油料色澤假如和人的皮膚一樣,有可能在紫外線長期照射下有點變化,但煙點,也就是油加熱過程中,食用油冒黑煙時的溫度,則和血液中的白細胞一樣,只與個人身體機能有關,與紫外線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而專家的說法也印證了這一點:“煙點的高低主要與原料結構有關”、“斷言暴曬導致油的顔色和煙點發生變化,科學依據不太充分,有些牽強”。何況,涉事小超市也道理鏗鏘地解釋了“這批次產品在便利店沒大批量銷售,整個超市銷量不到10桶”,不到10桶的存有量還用得著騰地兒去“長期暴曬”?乖張邏輯讓人心生狐疑。
其實,權威說法與現實邏輯左右互搏、匪夷所思的“曬壞說”都還不是最雷人的,更神的還是生產者登場時的慷慨陳詞:“對於抽檢的色澤和煙點,屬質量等級項目,不是食品安全項目”,“只說明質量等級存在瑕疵,但在食品安全方面還是有保證的”。——食用油煙點低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雜質多、精煉程度不夠,在高溫下不穩定,易產生有害物質。質量有瑕疵、甚至於不合格竟然還能拍著胸脯指天盟誓地保證讓你吃得“安全”?此般荒謬足以令人氣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