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華裔作家哈金:文學最高成是深入人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26 10:35:23  


 
  哈金:一開始用漢語寫東西也喜歡拽詞兒,顯示自己有學問。但在英語中這是大忌諱,絕對不准拾人牙慧,一定要詞必達意。每一句話要有信息,有質地感。華麗的詞藻往往用來掩飾內容的虛潛,只能給人空洞和虛假的感覺。我教了好多年詩歌寫作,英詩寫作的一個準則是凡是人們不說的詞,不寫進詩裡,就是說一定要接近口語。此外,英語跟漢語的美感也有些不同,英語強調硬朗剛健的美,您看聖經的語言根本不華麗,但有一種骨子裡的美。其實,英語行文的一些標準已經被台灣作家們接受,他們很少直接用成語。此外,每一本書有其對語言風格的要求。有一篇評論提到《南京安魂曲》的語言時說:“此書文詞的力量不在於任性的華美,而在於其深遠的回響。”那正是我力求的風格。

  傅小平:在寫作中您很少運用比喻。或許是因為有些事物很難直接去言說,或是直接言說缺少美感。所以,比喻或說由此及彼的聯想,對寫作具有相當的重要性。這幾乎成了一種文學的常識。一般寫作的人都樂此不疲,而且會為自己讀到精妙的比喻擊節嘆賞。以此看,您摒棄比喻,可說是一種絕大的自信和革新。您自己可曾考慮過這個問題?

  哈金:這可能跟我做研究生時專修現代詩有關。龐德對現代英詩語言的最大貢獻是“剔除比喻”(metaphor)。在他之後,沒有詩人大量使用比喻,都強調展示經驗的直接性。我並不刻意回避比喻,但比喻必須是原創的,起碼在英語裡應當如此。即使這樣,也不能多用,不能成為句子的臃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