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羌族釋比浩瀚的經典中,有一些關於釋比產生的神話史詩。在《木姐珠與鬥安珠》詩篇中,釋比最早是由天神阿爸木比塔派往凡間的。釋比阿爸木納原是天神家中專職的卜師兼祭司,專門為天神測算吉凶禍福。後來阿爸木比塔的三女兒木姐珠執意嫁到凡間,與羌族男子鬥安珠成親。他們成親後,正值凡間妖魔鬼怪肆意妄為,瘟疫流行,木姐珠生病結瘡,痛苦萬分。於是她向父神阿爸木比塔求助,阿爸木比塔便派阿爸木納下凡,幫助人們占吉凶、蔔禍福,治病消災,解穢驅邪。從此,阿爸木納就成了凡間的第一個釋比。
“分散性社會”中釋比的社會凝聚功能
但在羌族社會中,大到全村寨的祭山、還願,小到每家每戶的婚喪事定日子、蔔葬地、安神、祛解、看水碗、招魂、除穢等,都少不了釋比主持。
釋比不只是巫師,他們同時還承擔羌族“分散性社會”中凝聚社會的角色。
羌族社會是一種“分散性社會”。《後漢書.西羌傳》中記載,羌人“不立君臣,無相長一,強則分種為酋豪,弱則為人附落……”學者王明珂將之解讀為:“這正說明了羌人是在分裂性社會結構下的游牧人群。在這樣的游牧人群中,聚散有彈性的社會結構是他們生態適應的一部分,各分支群體間的敵對是此社會特性之一。”羌族社會的分散性有多種表現。比如,各羌寨的語言差異性非常大,互相之間交流困難。又如,在幾乎所有關於村寨的歷史傳說中,都是強調家族式起源,即一個家庭或幾兄弟就是村寨最早的拓荒者,這一家庭、村寨是獨立的,與社會(即其他家庭、村寨)沒有任何關聯。
釋比的出現,解決了“分散性社會”中的諸多問題。他是村民道德的指引者,日常社會生活行為的楷模,更是政治學意義上的領導人。
對於長期生活在重巒叠嶂的山谷地帶、分布零散的羌人而言,釋比更為重要的社會功能就是在羌族“分散性社會”中維繫社會的認同。人們信任釋比的權威,共同參與釋比主持的儀式,這種信仰上的統一,有助於人們團結起來並強化他們對羌人群體的自覺認同。“還願會”、“祭山會”等強化性儀式,功效也正在於此。這類儀式中包含的那些戲劇情節,描述各村寨共同具有的歷史事件。對於一個個分散的村寨而言,釋比的存在和釋比主持的各種儀式,無疑促進了羌族社會的文化認同和身份認同,解決了社會的“分散化”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