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學者餘耀明對“踩紅鏵”曾有文記曰:“病人肚痛心痛或腹部腫脹,一般要請釋比作法。釋比屆時將一只鐵鏵置於火塘中燒紅後,以舌舔之。再用赤腳踩踏鐵鏵三次,旋即將腳掌踏於患者病灶部位,如此反覆幾次。或以舌舔過之鏵淬水讓病人喝下,據稱事後多有見效。”可見“踩紅鏵”這一法事,為羌族下壇釋比為人們治病療傷的常用手段之一。
商業社會影響下的釋比
在羌族地區,人們一般將釋比分為上、中、下三等,近來也有按釋比在傳統儀式上所戴法冠的顔色分為黃、白、黑三種。這些不同的釋比,其功能也有些許不同。如果說上壇(和中壇)釋比是“與天神溝通的聖人”,那麼下壇釋比就是“與魔鬼打交道的勇士”。
這一區分還體現在對不同等級釋比的權力的區分。舉凡全村寨的祭山、還願,一般都只能由上壇釋比主持。而2005年8月11日,在汶川龍溪鄉阿爾村“祭山會”的排演中,是上、下壇釋比共同參與。這在當時便引起了一些異議。不過,這一事件告訴了我們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時下釋比文化流於皮表時,下壇釋比與上壇釋比之間的權力界線可能會因之模糊化。本來上壇釋比與側重消災去疾、驅魔送鬼的下壇釋比在儀軌上完全不同,它向下壇釋比的靠近幾乎不可能。但在現代商業經濟的大潮中,下壇釋比那些讓人瞠目結舌的法術,更具有強烈的舞台表演的效果,更能吸引獵奇者的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