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估計,到2006年,私有化藝術市場規模已經達到250億到300億美元。據報道,佳士得和蘇富比(微博)兩大拍賣行年度交易總額達到120億美元,超過24家畫廊收益高達1億美元。
藝術市場中這種顯著增長的現象不只局限於美國全球化資本主義。從2002年到2006年,市場份額從253億美元翻倍激增至549億美元。這種爆炸式的增長被俄羅斯,中國,印度以及中東這樣的新興市場推波助瀾。2006年,現代藝術博物館董事會名譽主席Ronald Lauder以1.35億美元購買了Gustav Klimt的 “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同時創造了單幅繪畫作品最高價的記錄。一年後,Jeff Koons的 “Hanging Heart” 拍得2360萬美元,成為在世藝術家作品最高價。
小花狗
Koons是藝術商品化中的標誌性人物。從60年代的沃霍爾工廠到庫恩斯工廠,他的助手們實現了他所有的想象。無論是色情雕塑還是可愛的小花狗,非凡的工藝技術塑造著Koons的藝術。正如沃霍爾一樣,以抽象表現主義的思維,放手去做,Koons使生產資料機械化了。
Koons和沃霍爾之間有著明顯的區別。無論是Koons本人還是他的藝術都沒有拙劣的模仿或諷刺意味。然而沃霍爾的作品是不安的。毫不掩飾對於藝術史的無知,Koons曾對記者說:“我意識到人不一定必須懂得所有事情,我認為我的作品一直讓觀者記住這一點,我只是盡量做出讓人們對自己,對歷史,對潛力感覺不錯的作品。”
起初,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很多大型企業通過購買和展示藝術品的形式提高自己的威望與品位。很多情況下,企業雇傭全職或者兼職顧問幫助他們擴充藏品。後來,逐漸發展為興趣,一些富於進取心的藝術家開始將企業本身轉變成為一件藝術品。
藝術企業化最有趣的例子就是日本藝術家村上隆。像沃霍爾和庫恩斯一樣,村上隆從流行文化中獲取靈感創造了個人風格鮮明的繪畫作品“Superfl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