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14日電/曾有一場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歷程的大展,在一個有著金融資本背景的美術館舉行。一邊是梳理理論體系,另一邊是製造藝術的明星們。金融資本在本次畫展上成了主旋律,金錢作為唯一的支點,撼動了中國當代藝術家們的野心。當中國當代藝術進入而立之年時,陷入了一場新的博弈。對此,我們應如何看待中國當代的藝術之路及路的方向又在何方呢?這不禁使我們陷入深深的迷茫裡。
藝術應該有其價值,否則將該如何體現藝術的魅力本身。但是在當今有一種怪圈已經玷污了藝術的靈魂,失去了藝術本體的判斷或者說錯位,尤其是在市場和金錢對藝術產生直接和巨大作用的現實中,藝術家們普遍為了金錢而創作,而不少批評家的文章似乎也成了商業產品的說明書,批評者的焦慮如果再不去討論藝術問題,那麼,當代藝術的歷史將被摧毀。
事實上當今藝術的價值已經失去了應有的內涵,為了追求金錢藝術家們真是不則手段,從原來的自我包裝到如今的自我炒作,更有甚者不惜卑劣的手法和有損道德底線的手段來炒作,真是應有盡有、花樣百出。
記得曾有國內一個青年畫家大張旗鼓地宣傳自己的水墨畫《八駿圖》被法國盧浮宮收藏。不料,當某報駐法記者採訪盧浮宮時,工作人員澄清道:盧浮宮只收藏1848年之前的西方和伊斯蘭藝術品,從未收藏過這個中國畫家的作品。當初那個畫家要把作品贈送盧浮宮,遭到婉拒後,他又執意要將作品作為私人禮品贈送給盧浮宮館長,有關工作人員只得代外出的館長收下。但這與盧浮宮收藏完全是兩回事。類似的情況還有江蘇宜興某紫砂壺大師的作品即將被盧浮宮收藏,某畫家以進軍盧浮宮為目標進行《紅樓夢》系列油畫創作等等。如此畫家們的靈魂,如何不讓人對藝術的價值產生憂慮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