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年年回報率12.5%
在人們的印象中,鑒賞書畫要了解文學、繪畫、歷史等一系列人文學科的知識,入門很難。但是劉越在長期觀察中發現,書畫講究著錄來源,追溯起來比較容易,欣賞起來具象的畫面也更容易和人有情感上的溝通。瓷器則不同,瓷器的信息不是表面化的,器形、釉彩在大眾眼中和商場中的器皿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尋找傳承又不易,加之瓷器的做古做假現象非常嚴重,所以能跨入門檻的人就很少。反過來這種難度也抑制了門檻低、投機重、泡沫大的情況發生。
拍賣公司公開征集時,經常有這樣的體會,精品越來越難找,而買到精品的藏家又大多不願意短期內再拿出來賣,以致市場上能夠流通的精品買少見少。
2000年以後,中國經濟的振興帶動了全球藝術品市場的復甦,中國藝術品的大行情也從未跌過。因此,假如把官窑瓷器作為投資品,我們看到中國藝術品的投資在過去20年的回報相當不錯。2010年梅摩中國瓷器雜項指數發布,以國際市場為樣本,在過去10年中的年回報率在12.5%,而美股只有-0.7%。
狄更斯的名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被無數人引用過,但是在官窑收藏市場,這句話顯得更具針對性。歐債危機、世界金融動蕩之時,海外老一代的藏家資金受到限制,很多人不得以拿出了前輩的藏品投放到市場,所以這兩年在佳士得、蘇富比的大收藏家專場,能看到已經幾十年未曾在市場上露過面的珍品。
“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不僅僅適用於股市。天物館館長錢偉鵬和他服務的基金,認准當大家處於矜持的狀態時更要果斷。兩年時間,他們在全世界用空間換時間,精挑細選了近800件官窑瓷器,很多是世界級的孤品,總價9個億,占國際正規瓷器市場流通量的20%。
當然這樣大的資金量已經屬於收藏投資“大鰐”,對一般收藏者而言需要多少資金量?向陽認為,“個人的經濟能力和收藏品種是決定性的因素。倘若只是收藏晚清官窑,就目前行情, 50萬美元便可以起步,此數目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只夠購置一套公寓單元”。
梁曉新近些年為一些藏家做過收藏規劃,收藏重在自成一個系列,有比對研究才有價值。他為自己的客戶提供的投資下線是500萬,“這也只是晚清官窑的價格”。
藝術品位決定價值
“撿漏”是上一個30年中國收藏市場上的關鍵詞,人們渴望著某一個不起眼的地攤貨帶給自己一大筆財富。然而今日,農婦尚且知道“賣貓”不賣碗的道理。中國,已經“無漏可撿”。
在這個信息時代,每年春秋,中國收藏家都會有專人組織到日本的“淘寶”之旅,幾天內走遍大小拍賣會;而在英國一個不起眼的小鎮拍賣會,因為一件中國清代官窑瓷器,會有幾十位華人蜂擁而至。中國人的熱情把世界的“漏”都堵住了。今後所謂的地域差和時間差,幾乎沒有任何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