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樣的受眾就有什麼樣的賣家
羊城晚報:也有觀點認為,蔣勛的作品本身就不是學術書,就不該以學術書的規範來要求,您認為呢?
江弱水:普及讀物怎麼能犯常識性錯誤呢?說蔣勛的作品是啟蒙讀物,我不同意,他自己還蒙查查呢!古語說,“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怎麼可能?非學術著作在基本知識的對與錯上並沒有豁免權。請蔣勛用飽滿的錯誤把大家忽悠到美的歷程上,然後你自己摸索一條正路,我們需要這樣的不擇手段嗎?先污染,後治理,是不是?
羊城晚報:港台作家的作品在大陸流行是否與近兩年港台地區與內地交流日益增多,大眾對“港台”持一定的陌生化想象有關?
江弱水:既然交流日益增多,對港台的陌生化想象就愈發減少。台灣的文學30年來滋養了大陸的無數作者,香港的電影30年來愉悅了大陸的海量觀眾,所以我不認為我們對港台還存在多少神秘感。
羊城晚報:拋開作品本身內容不看,近兩年來港台作品在內地受到熱捧,是否也與媒體或整個出版界的熱炒有關?背後是否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江弱水:包裝,營銷,我對粗糙的精神產品的這一類炒作方式不耐也無奈。有什麼樣的受眾,就有什麼樣的賣家,你可以這樣歸咎於讀者。但是,現代社會已經發展到這樣一個階段了,供給創造需求,這又得從更深的層次來理解我們出版界的職責。
仍須提倡魯迅的“拿來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