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您認為在一定條件下(比如相同時期、相同領域、相同體裁)進行比較,港台學者、作家是否優於大陸學者、作家?
江弱水:我沒有資格評判。但總體印象是有的。1949年後,前30年流行的作家,港台比大陸優秀得多;後30年流行的作家,各有各精彩。你說的港台許多作家我看過不少,也良莠不齊。蔣勛不說了,蔡瀾好在哪裡?陶傑的專欄文章切膚甚至入骨,但是內地出版社能給他不加删汰地出版麼?不可能的。
羊城晚報:無論是純文學作品、史學論著還是綜合性作品,港台作家受到的禁錮較少,相較之下大陸的作家受到的限制相對較多,這是否造成大陸讀者認為港台作品優於大陸作家的原因?
江弱水:我不認為存在多少外在的限制,特別是對純文學作家。自律或者內心的禁錮是另一回事。港台學者的史學論著熱賣,主要是因為他們看歷史的角度不一樣吧。我們讀港台作家,大抵上都是想了解對同樣一個對象,用另外一種視角會怎麼看。比如齊邦媛的《巨流河》,提供給我們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叙述,真令人感慨萬千。
羊城晚報:您認為,在大陸出版界引入港台作品的過程中,應當注意什麼問題?讀者在選擇港台作品時,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江弱水:港台自有連城璧,爭奈我們識碔砆。碔砆像玉,其實是石頭。這就要求我們在拿來的時候,像魯迅先生說的,“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讀者如果珠玉滿前,他選擇石頭的機會就小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