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6日電/《深圳特區報》報道,香港銅鑼灣,這個全球租金第二高的商圈,近來卻吹起了一陣濃郁的文藝風。8月11日,被譽為“台灣文化地標之一”的誠品書店首家香港分店在希慎廣場開業,三層約3700平方米的規模讓它榮升為全港最大書店,火爆程度就連工作日都人滿為患。
誠品駐港,多少讓人有些喜出望外。要知道,隨著實體書店的日漸式微,僅兩年內中國已有一萬多家書店關門,過去十年里更是近五成民營書店倒閉。而就在不久前,北京人氣極高的獨立書店“單向街”也再度被迫搬遷。
此景之下,誠品依然決定將分店開設到寶島之外,並且堅持選擇人文、藝術、創意和生活類書籍作為“炮彈”,“進攻”一向暢銷經管金融類書籍的香港,一時間引得中華書局、三聯書店和商務印書館三大香港本土連鎖書店不約而同調整業務安排。誠品的出現,不僅刺激了香港書市的良性競爭機制,而且讓實體書店堪憂的生存前景再度成為行業討論熱點。
經營:複制“誠品”未必能成“良品”
走進香港誠品,原木色的簡約書架上擺放著大量原裝台版書籍,黑色鏡面牆壁上正在展出著名當代藝術家徐冰的經典作品《地書》。為區別於香港本土書店對於經管、勵志類書籍的側重,誠品主打自己擅長的人文社科類書籍。
“誠品不僅僅是作為書店來經營,同時還包括畫廊、藝文空間、咖啡館等複合商品,最終在於帶動包含文學、建築、音樂、戲劇等方面的文化產業。”誠品副董事長吳旻潔告訴記者,自己對於香港誠品的定位是“一座躍動城市中的心靈停泊港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