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轟轟烈烈的“文化圈地運動”背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05 09:34:57  


 
  過去,工業、製造業是圈地主角,現在文化則成為最時髦的項目,“我給企業上課的時候就講,你要想辦法把政策都吃了,我給政府部門上課的時候則說,你給企業吃政策的時候,一定要挑選,不要讓很多壞蛋都來吃政策。”北京大學(微博)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告訴《中國企業家》,全國上萬家文化產業園區多數並不是真正的文化產業集聚園,而是簡單的文化園區,與普通的商業業態混合在一起,甚至文化產業可能占比還很小,“這種情況非常多,極多。”
 
  空有名號的文化產業園區已遍及全國,且規模與投入越來越大。“現在沒有3000畝地,都不好意思告訴別人是在做文化項目。”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後易介中嘲諷說。
 
  西藏、麗江、鄂爾多斯……多地的文化產業園項目,動輒報出上萬畝的用地規模,投資規模也從幾年前的幾個億,躍進到現在的超百億。陳少峰甚至毫不客氣地指出:“很多文化產業不需要圈地也能做。但真正圈地做文化產業的人,做好的卻比較少。”陳直言,眾多文化產業園風生水起的背後,多是以地產補貼文化經營,或者直接圈地賺錢。
 
  道略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咨詢總監毛修柄深有同感,2011年道略文化產業中心對全國文化產業園調研,發現絕大多數項目呈現兩個特點:第一,建成項目用地規模是規劃用地規模的2倍,例如規劃用地1000畝,實際建成項目高達2000畝;第二,新建文化產業園區項目比已建成的園區投資規模平均高出4倍。
 
  易介中考察了這類變相圈地的流變。第一撥是工業用地轉型,將本來蓋工廠的地用來蓋住宅,但是蓋得又像SOHO,做變相的房地產;第二撥,開始有人覺得文化是一門生意,有比較懂內容的人拿著優質的錢進來,2005年左右開始做一些比較小規模的文化產業園;第三撥,就是大地產商與文化企業進駐,以文化的名義去做文化產業園。
 
  其中“曲江模式”一直備受爭議,曲江文化產業集團,這個由42億資本起家的企業,對外宣稱總資產近300億,據報道文化產業產值只有5億。“知曉內情的人都清楚,曲江就是在以坑補坑。”易介中對《中國企業家》說,很多大型的文化項目,都因投入過大資金無法回攏,最後又靠賣地來填。在曲江文化產業聲名鵲起的背後,是周邊住宅房價的飈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