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余光中 在古今之間游蕩的詩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11 09:44:38  


余光中
  中評社香港11月11日電/9月8日起,台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在北大擔任為期一個月的駐校詩人。而9月18日,首師大則迎來了第9位駐校詩人。今天,中國有3所大學有“駐校詩人”,這三所大學是首都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作為國外常見的文學與大學教育溝通互補的方式,駐校詩人能否給中國大學的文學教育帶來新的活力,令人期待。

  提起余光中,有太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那首《鄉愁》。但余光中並不僅僅是《鄉愁》裡的余光中,他作詩千餘首,也不僅僅都在訴說鄉愁。他的詩歌裡有引經據典的部分,也有環保的部分。余光中在北大駐校期間接受了記者專訪,展示給我們鄉愁之外的余光中。

  “我寫過一千首詩,散文至少也有一兩百篇”

  新京報:大陸的很多讀者都是從《鄉愁》開始認識你的,其實你的很多詩歌和散文都描寫了鄉愁,比如《十年看山》、《登樓賦》、《聽聽那冷雨》、《當我死時》,鄉愁對你而言,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情感?

  余光中:我是1949年從廈門離開大陸,先去香港,1950年我就去了台灣。1952年在台灣大學畢業,到美國去讀書、教書,一直到1972年,那時候我已經42歲了。那時正是“文革”,兩岸不可能交流,感覺回歸無期,所以在這種心情下,寫出《鄉愁》。當時我一口氣寫了很多別的“鄉愁”。另外一首由羅大佑譜的曲,在大陸也唱過,叫《鄉愁四韵》,有四段。另外還有一篇感情差不多的,叫做《民歌》。這次在北大,我第一講《詩與音樂》,講到後來,我朗誦自己的一些詩,有一首就是《民歌》,我念第一遍,第二遍是全場幾百個聽眾應和我,一呼一應,有點音樂效果。

  新京報:其實你不僅僅是寫鄉愁的詩歌,你寫過很多很西化的詩、也寫散文、甚至還翻譯西方的文學作品,但很多讀者眼中最喜歡的還是那些充滿東方古典美的詩歌和散文,你會覺得讀者對你的認識不全面嗎?

  余光中:我寫過一千首詩,散文至少也有一兩百篇,所以要真正對我有一個基本認識,是要看一些書的。《鄉愁》這首詩因為被編到教科書裡,所以大家都念過,而且也好記,形式單純。《鄉愁》是大白話嘛,我在這頭,誰在那頭,都是白描的。但我也有一些寫得很文的引用典故很多的詩,比如《湘逝》。是寫杜甫的晚年,他安史之亂一路從陝西輾轉逃到四川成都,到了三峽那裡順流而下去了湖南,所謂“湘逝”就是死在湖南。這個當然很受古典的影響,語言也比較文,典故也比較多。另外還有一首《尋李白》,“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綉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到了最近的十幾年來,我又寫另外一種主題的詩,環保的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