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如果不押韵,就一定要有些別的好處”
新京報:你曾經提到古典文學是你的上游,你覺得在今天,古典文學是否離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遠?
余光中:我們現在名義上,古文是退位了,靠邊站了,白話是主流,可是我們想想,我們每天講的成語都是古典文學留下來的。最簡單的例子,我們講五四以來,我們受歐風美雨的影響,什麼意思呢?是說我們受歐美的影響,不過說得形象化一點。為什麼大家不講歐雨美風呢,也可以雨從歐洲來,風從美國來。平平仄仄嘛。每個人講話受平仄的影響,也就是受古典的影響。決定中國文學平仄規律這樣的東西很重要。
新京報:那你覺得詩歌是不是一定要押韵?
余光中:詩歌押韵對中國文學來講自古已然,五四以後才不押韵的。在這之前,一直到清朝都是押韵的,所以變成歌非常容易。從周朝的四言,到魏晉南北朝的五言,到唐朝的七言,到宋詞長短句,還是押韵的。押韵對中國古典詩是必要的條件,西方不然。西方比如莎士比亞的舞台劇,人物講話是用詩句講的,不過不押韵,這個和中國不一樣,這件事情(押韵)對中國是最基本的。
新京報:不押韵可以寫出好詩嗎?
余光中:當然完全不押韵也會寫出一首有趣的詩來,不過有時候有韵來幫助呢更有效果。在一定的時間間隔上,有韵的呼應,能夠催眠你。甚至我們講個笑話,講個俚語,都是押韵的,這是天然的一種趨向。“大頭大頭,下雨不愁,人家有傘,我有大頭。”我那首《鄉愁》大家以為不押韵,其實有啊。“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小時“候”、“愁”、“頭”,當然,“候”和“頭”平仄不一樣,可是是有韵的。韵很重要,交通守則都會押韵啊,讓你容易記住,都押韵嘛。
新京報:可是現在很多詩人寫詩是不押韵的。
余光中:不押韵能不能寫出好詩來,不一定,可是你不押韵,一定要有些別的好處,語言特別有味道,特別耐人咀嚼,或者你的比喻特別鮮明生動,要有別的補償。可是押韵在這個之外,會幫很大的忙。
“逍遙游其實不逍遙”
新京報:去年4月,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在台北上映,你的片子以“逍遙游”為題目,這是取自你的散文集《逍遙游》,還是另有深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