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莫言為諾貝爾文學獎帶來新活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4 10:15:09  


莫言
  中評社香港10月14日電/香港《大公報》文章,原題:莫言為諾獎帶來新活力諾貝爾文學獎曾經就像一個以歐洲為中心的陀螺,歐美作家輪流登場,中國作家卻長期被拒之門外。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的交流日益密切,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文學的興趣也在日益增加。莫言獲獎,說明諾貝爾文學獎在堅持公正原則的基礎上有了新的活力和新的生機。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一位瑞典文學院的院士就承認:我們日益感到,來自其他語言區,如中國、印度和阿拉伯國家的壓力,我們現在正在努力使自己能夠勝任對這些國家文學水平的判斷。這說明,早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一些明智的歐洲人特別是那些掌握著諾貝爾文學獎命運的人,已經意識到應該把目光轉向東方了。應該放棄歐洲人的盲目優越感了。
 
  中國作家長期被拒
 
  莫言日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正說明諾貝爾文學獎在堅持公正原則的基礎上有了新的活力和新的生機。筆者作為中國作協的一員,在為此感到高興的同時,更多地是在思考兩個為什麼。首先,是為什麼中國作家曾長期被拒之於諾貝爾文學獎之外。我還記得,內地文學界曾為此進行過激烈的爭論和深入的思考。同仁們普遍認為儘管諾貝爾文學獎曾頒發給一些高深造詣的文學巨匠,如羅曼.羅蘭、法朗士、蕭伯納、海明威等。但由於政治、經濟、種族、文化和欣賞心理的干擾,加上東西方國際關係的衝擊,使此獎項的標準變得模糊不清。甚至發生過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曾讓一些文學圈外的人中了頭彩。而占世界人口多數的亞洲卻在設立該獎項的近百年中,得獎者只有兩個半亞洲人。一個是印度的泰戈爾,一個是日本的川端康成,半個是以色列的阿格農,他與一名瑞典作家分享了一屆文學獎。毫不誇張地說,諾貝爾文學獎曾經就像一只以歐洲為中心的陀螺,歐美作家輪流登場,其他各大洲的作家只是偶爾光顧一次。
 
  對於星漢燦爛的中國作家群,一個瑞典文學權威人士曾這樣說過:魯迅政論太多,茅盾是官方人士,巴金在三十年代作品雖然社會影響大,但藝術上不屬上乘,近代中國的文學沒有達到歐洲水平,看來只好評選《紅樓夢》和《西游記》的作者了。可見,抱著這種優越感的人,怎麼能懂得中國文化的價值?除了武斷、無知和片面,豈有公正可言?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