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22日電/上海文匯報:
莫言的文學王國是如何建成的?
從1981年秋天莫言在保定市的《蓮池》雜誌發表第一篇作品——短篇小說《春夜雨霏霏》起,他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一走就是三十多年。
莫言的創作歷程,大致可以如下幾個階段:
描紅期1981年至1984年
代表作:短篇小說《售棉大路》、短篇小說《民間音樂》
這一時期的作品以中短篇小說為主,大多採用第三人稱全知視角,這樣的叙述方式是頗為符合傳統規範的,情緒基調上也基本保持了現實主義風格。莫言曾這樣評價自己當時的創作,“這些作品雖然也受到了一些讚揚,但其實都是摹仿之作。但不能因為有摹仿的痕跡就徹底否定它,它還是表現了我在寫作上的一點才華,或者可以說儘管有摹仿——客氣地說是借鑒,但還是有我自己的獨特的東西。如果沒有這個‘描紅’的階段,也就沒有後來的作品。”
爆發期1985年至1986年
代表作: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蔔》、《紅高粱》,短篇小說《爆炸》
這一時期的作品以天馬行空的氣勢、激烈的反傳統姿態展開了大膽的探索。莫言用自己瑰麗奇譎的想象為新時期文學添加了精彩的一筆,也擴展了新時期小說的創作空間。
《透明的紅蘿蔔》
莫言的成名作。發表於1985年春天的《中國作家》。
在作品中,莫言通過小說人物黑孩訴說了他少年時代吃過的苦,生活環境的寂寞荒涼,無人理睬卻又耽於幻想的那一段時光。當時馮牧先生主編《中國作家》,為這篇作品,該刊召開過一個規模很大的討論會,連汪曾琪先生都與會說了不少讚揚的話。莫言曾坦言:“我發現《透明的紅蘿蔔》有一種樸素的、原始的東西——那時說完全不懂文學誇張了一點,可以說幾乎不懂文學,在這樣的一種狀態下,我靠個人生活的累積和對藝術的直覺寫出了這樣的作品,所以它是樸素和渾然天成的。”
《紅高粱》
令莫言蜚聲文壇的作品。發表於1986年第三期《人民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