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悅然 是瑞典著名漢學家高本漢的弟子,是諾貝爾文學獎18位終身評委之一,也是諾貝爾獎評委中唯一深諳中國文化、精通漢語的人,長期致力於推動中國文學在瑞典的被接受。馬悅然曾將大量的中國文學作品翻譯成瑞典文,他翻譯過的小說有40餘部,詩人過百人,其中包括莫言、李銳、北島等人的作品。
|
中評社香港10月23日電/《新聞晨報》報道,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與中國文學的伯樂,著名漢學家、諾獎評委馬悅然多年對中國文學的推介不無關係。難怪,昨天當88歲高齡的馬悅然應世紀文景之邀攜妻子陳文芬亮相滬上時,這位莫言得獎的“幕後推手”受到了空前熱烈的關注。在見面會上,馬悅然大贊莫言,“我喜歡莫言就是因為他非常會講故事。”同時他還披露,每年圍繞誰最後能得獎,評委會爭論都很激烈,但今年破天荒“不太激烈了,意見比較一致”。至於諾獎的評選標準,馬悅然說,唯一的標準就是文學質量。“對於作者,政治力量我們是不管的,文學質量是唯一標準。”
“沒有一個作家比得上莫言”
馬悅然和中國作家莫言有著多年的交往。他翻譯過莫言的書,甚至模仿莫言,寫過微型小說。馬悅然說:“我喜歡莫言就是因為他非常會講故事。”
“我當時翻譯的時候,就我看,莫言寫得最好的小說叫《透明的紅蘿蔔》。另外,就是《30年前的一次長跑比賽》,還有《會唱歌的墻》和《姑娘翱翔》。新娘飛起來停留在樹上不肯下來,村莊裡的人圍在樹底下等新娘下來,我很喜歡這本書,這是莫言寫得最像馬爾克斯的一篇東西了。”
馬悅然讀過很多莫言作品,也讀過很多中國當代的小說家的作品,但在他看來,“沒有一個作家比得上莫言”。
所以當諾獎公布後,馬悅然對那些沒看書就批評莫言的人有點生氣,“他們一本書都沒有讀過,他們不知道裡面的質量是什麼,所以他們不應該‘開槍’,這個讓我非常生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