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上映的《白鹿原》就很典型,一部長篇小說容量巨大,王全安改編的電影版缺乏原著的史詩厚重感,並不成功。“改編長篇小說需要找一個切入點,不要貪大求全,不要變成文學名作的附庸。”蘇健表示,像當初張藝謀這樣高水平的導演畢竟太少。影評人崔汀也認為,不是電影界不識貨,而是莫言的《豐乳肥臀》、《生死疲勞》這些作品的內容改編難度不遜於甚至要超過《白鹿原》。
浮躁大環境難出改編精品
《白鹿原》上映之後,編劇蘆葦曾不滿地表示,當前國內電影大環境很浮躁,不適合在這個時候改編陳忠實的小說。這話得到不少業內人士的贊同。“張藝謀改編《紅高粱》、《活著》的時候,不用考慮票房市場,只是要拍出好作品。”韓浩月認為,現在的大環境變了,導演和創作團隊既要考慮口碑又要考慮市場,但有時兩頭不討好。馮小剛為了拍《一九四二》付出近20年的努力,但這種有誠意的導演實在太少。
電影《白鹿原》就是創作團隊向市場妥協的產物。“絕大多數國內電影團隊的綜合能力不行,不能把小說精髓提煉出來,用電影語言表達出來。現在電影界對文學名作都不敢改編,只敢改編一些暢銷小說,謀取商業利益。”韓浩月認為,莫言的作品接下來肯定會掀起一股改編熱潮,但很難出精品。
實際上,現在很多影視公司收購一些名家小說影視改編權,建立自己的題材庫,有點像囤積,並沒有真正拍攝。就像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10年前就進入電影籌備,但至今沒有開拍。《廢都》、《秦腔》賣出改編權後,如今也還沒有拍攝。影視公司看好這些作品,先占上,但因種種原因並不具備拍攝條件,大多簽幾年,時間到了,還不得不轉讓或者再續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