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朗清真寺 |
中評社香港11月12日電/在德黑蘭和伊斯法罕,我們無不拜訪當地的巴扎。巴扎,波斯語的"集市",是中東一景。它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是伊朗人經濟、社會交往最重要的空間。穿梭在厚重的磚砌石墻與拱形穹頂構成的伊斯蘭式的廊柱裡,從精雕細刻的銀質水壺,到絢麗的波斯地毯,從波斯細密畫風格的搪瓷藍,到曼妙的查朵披肩,以至貴重珠寶、各色香料、幹果雜糧、衣帽鞋襪、鍋碗家電,包羅萬象。這些商品,把伊朗的農村、小鎮與大城市連結起來。在伊朗歷史上,大巴扎還是銀行與金融家的駐扎之地,接納各地來的商人與遊客。巴扎是伊朗與許多中東城市的靈魂。
迷宮般的巴扎總是出其不意:穿過服裝市場,突然是點心和冰淇淋店,一拐角,就是波斯地毯街,再穿過一扇拱門,眼前突然開闊,是一片帶有噴泉的廣場。伊朗人生活的小宇宙就匯聚於此。這裡演繹著伊朗社會的眾生相:有肩挑背扛著貨物在狹窄的巷道裡行走的搬運工;有穿著整潔、舉止優雅的閑逛者;有沉浸在精雕細琢世界裡的金匠銀匠;有人在張望,有人在吆喝,有人在討價還價,有人呷著紅茶。留在伊朗的猶太商人、從大不裡士來的突厥商人、做搬運工和聯繫東部邊境走私貿易經紀人的庫爾德人、說阿拉伯語的伊朗人、從伊拉克和波斯灣來的移民,都在巴扎有一席之地。德黑蘭的巴扎商人,大多住在富裕的北部,晚上開車穿城回到舒適的家;搬運工人、貨車司機與一些小手工業者則住在南部貧民區。
我們到來的這個時間,金融制裁造成的恐慌正籠罩著伊朗。走在巴扎裡,能很快感受到美元的極度稀缺。總是有人有意地擦肩而過,在耳邊低語:"Dollar! Dollar"!1月中旬,伊朗裡拉爾兌美元跌了20%。當中央銀行宣布的匯率是1美元兌11300裡拉爾時,在德黑蘭的巴扎,匯率已經達到了16900。巴扎的神奇之處是,他們基本上都收美元。如果你找對地方,你可以在某個小店把美元換成裡拉爾。這裡的商人大多從事進出口貿易,他們比銀行的職員還清楚當天的匯率,給出的匯率也是巴扎形成的市場匯率,比銀行高得多。這就是美元黑市的大本營。一位西裝筆挺、英語優雅的老地毯商人極力勸我買下一條庫姆產的真絲波斯掛毯。絕無僅有,絕無僅有!他有些激動地強調:您看看這設計、這圖案,還有這結數,出自庫姆名家之手。現在只賣800美元!因為禁運和匯率大跌,真的相當於什麼也不值了!
在伊斯法罕的一間看似不起眼的傳統工藝品小店裡,我們居然找到了VISA卡的標誌。受美國金融制裁的伊朗,VISA、MasterCard等所有國際信用卡都是絕跡的。我們的不少駐外機構人員,都必須定期地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領取國內匯過來的款。這裡出現的Visa標記,簡直讓我們吃驚!店主告訴我們:我們在西班牙南部有一些親戚朋友,常年貿易往來。這些東西在歐洲很受歡迎。全伊斯法罕就我們這兒能刷Visa。而以巴扎商人間相互交織的密切關係網絡,也許,這個小小的店面,就是聯結整個巴扎對南歐外貿的重要通道。30多年來,伊朗商人一直極其巧妙地尋找各種途徑繞過制裁。是為一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