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當黃河成為一個懸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28 07:31:44  


 
  然而,我很快就聽到了一個災難性的警告:“黃河變清了,必有大災!”
 
  發出警告的是和我一路同行的老馬,甘肅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長馬步升,這個喝黃河水長大的西北漢子,多年來一直在研究黃河的歷史文化。他的說法看似有些危言聳聽:歷史上每一次黃河變清,都是因為極度的乾旱,讓上游來水銳減,對泥沙的衝刷減緩,這才讓壺口瀑布的水流明顯變清。這意味著那些沒有衝刷而下的泥沙,恐是淤塞在壺口上游的河床上,而這種淤塞的可怕後果是在大旱之中帶來大洪水,形成旱澇急轉的雙重災難。歷史上,黃河每一次變清都會引發赤地千里、餓殍遍野的大災,直至引發農民暴動和改朝換代的血腥戰爭,所謂“聖人出”,更多的其實是亂世出英雄。眼下的黃河變清,也被當地氣象部門驗證確實是災難性的。
 隱隱的嗚咽,絕唱的歷史
 
  從壺口瀑布往下走,水流越來越小。水落石出,在黃河谷底,赫然冒出了兩塊棱形的巨石,這就是被古人稱為“九河之蹬”的孟門。這座“南接龍門千古氣,北牽壺口一絲天”的孟門,與龍門、壺口並稱黃河三絕。然而,孟門卻不見激越的水流,不說十裡之外就能聽見流水聲,哪怕連腳都踩在水上了,也只聞隱隱的嗚咽聲。
 
  龍門,也是我必須去看看的。我似乎不是去看一處風景,而是在絕望地尋找一個回答。“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吼萬里觸龍門”,不是李白寫得有氣勢,是龍門本身有氣勢。這座龍門,就是晉陝大峽穀的南端出口,兩岸峭壁夾峙,形如一座壁壘森嚴的門闕。龍門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古人視為黃河的源頭。龍門,也叫禹門口,在河中島上曾建有大禹廟,還塑造了一尊大禹的雕像。如今,廟已蕩然無存,但一座雕像猶在,只是,瘦弱無力的黃河,已經流不到他的足下。
 
  這裡還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傳說:鯉魚跳龍門。據《三秦記》載:“大魚集龍門下數千,不得上,上者為龍,下者為魚。”又雲:“每歲季春有黃鯉自海及諸川爭來赴之,一歲之中,登龍門者不過七十二。初登龍門即有雲雨隨之,天火自後燒其尾,乃代為龍。”魚龍變化,在此一躍,雖說是神話,但這裡的魚之多卻是真實的。聽這裡的一位老人說,他小時候,每年的三月冰漂才過,這裡便有成群的魚,最多的就是鯉魚,這些鯉魚來這裡是不是想要跳龍門,那是神仙才知道的事,而大多數鯉魚都成了人類的盤中餐,黃河鯉魚是有名的美味,又以三月為最鮮。
 
  一條在晉陝大峽穀裡滔滔流淌的黃河,自古便是難以被人類駕馭的天險。人稱“禹門三級浪”,鯉魚溯水而上,上到這裡便上不去了,黃河上的船行到了這裡也過不去了,這是難以逾越的黃河天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