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作偽涉及藝術品收藏的各個門類,陶瓷、玉器、錢幣、青銅器、字畫及各類雜項都有。尤其在歷史上出產相關資源的地域,造假興盛,形成產業。
業內人士透露,在瓷都景德鎮,目前做仿古瓷的多達上千家,做高仿的也有幾十家,這些人術業有專攻,仿成化、仿宣德、仿元青花、仿洪武,個個都是水平很高的專業戶。“有些高手用傳統工藝仿明清官窑產品和元青花,花一二十萬元燒一窑,挑兩三件最好的,其餘全部打碎,然後把這兩三件做舊,拿到海外上拍賣會,往往一拍就是上百萬上千萬”。
此外,河北峰峰仿磁州窑,洛陽南石山仿唐三彩,禹縣仿鈞瓷,伊川縣煙澗村仿青銅器,安徽蚌埠仿古玉、仿青瓷,合肥仿古玉,天津鼓樓仿書畫……這些地方在依托傳統技藝發展當代藝術品產業的同時,也形成了極為興旺的造假產業。
十次打眼九次貪
造假手段日新月異,仿品層出不窮,想要規避買假,除了掌握傳統器物知識,還得不斷學習辨識知識。喬紅濤說:“在目前的古玩市場,一萬個裡頭能有一百個非常明白,一百個裡頭頂多有一兩個能真正看明白的人。”他建議,玩收藏要靠自己多實踐,通過不斷摸索來積累經驗,才能減少買到仿品的機會。最不可取的是“撿漏”的心態,“俗話說,十次打眼九次貪啊”。
業內專家建議,避免“打眼”要在平時多下工夫,了解歷史知識和專業知識。同時,還要知道常用的造假方法,在相應細節上格外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