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喬紅濤介紹,陶瓷的造假技術主要有拼接,假皮假沁色,後上斑後上釉,新造品做舊等幾種。目前最為常見的是新造品做舊,手段有酸碱溶液浸泡,細砂紙打磨等。可以從陶瓷的形制、底款、工藝等方面進行辨別。
青銅器和錢幣鑒定專家於倩介紹了青銅器常見的作假手段:“目前古錢幣市場上的主要作偽手段有翻砂、改刻、挖補、鑲嵌等,做好後還要根據情況使用腐蝕、做銹等手段。造假者一般不做孤品,也不做太常見的種類,作假比較多的錢幣一般是數量少、流通範圍小的品種。辨別方法主要是看形制、文字、鑄工、銹色包漿和銅質幾個方面。銅質分為青銅、紅銅、黃銅、白銅等,像黃銅在明代才出現,明以前的錢幣如果是黃銅鑄造就一定是假的。”
字畫鑒定專家張繼峰介紹了字畫作假手段:“字畫最常見作假方法是臨摹,還有木版水印、揭裱、移接或偽造名家落款等方法。隨著技術進步,一些高科技作假法也不斷湧現,如電腦激光刻章、利用特殊儀器‘克隆’書畫等,使鑒別難度不斷增大。但是,無論作假者如何周密,總是能留下一些蛛絲馬跡,這需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辨別水平,才能發現破綻。”
造假的現實出路
造假是技術活兒,仿古則是藝術品,傳承的其實是傳統技藝。今天,仿古工藝品的價值正得到市場的重新認識和肯定。
“後朝仿前朝”不乏精品,如清三代仿明成化的陶瓷,現在市場價格也很高,並不比明成化差多少。乾隆的仿古玉、仿古瓷,在拍賣市場上也是很珍貴的品種。清晚期的“盧鈞”,是神垕的盧家陶瓷藝人燒造的仿宋鈞產品,做工精美,幾可亂真。其燒制的產品還曾作為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時的賀禮,後又代表國家參加1915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