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想到,趙無極旅居巴黎一去就是50多年。趙無極常說自己畫畫的欲望,是在家庭的熏陶中孕育,在杭州美專的教育下滋長的,卻是在巴黎得以充分發展並且持續至今。
剛到巴黎,直奔盧浮宮
趙無極等了兩年才拿到護照和簽證。臨行那天,全家都到碼頭為他們夫婦送行。那時赴歐洲的船很少,趙無極乘坐的“安德烈.勒篷”號正是林風眠1913年去法國時乘坐的。船上的三十多人大多是歐洲人,其餘的中國人全是去學音樂繪畫的。中國人和歐洲人間語言不通,互不往來。
1948年4月1日,趙無極帶著妻子謝景蘭經歷了36天的航行,才登上法國海岸,他們到達巴黎的當天下午就直奔盧浮宮,之後的一年半中,趙無極流連於達芬奇、倫勃朗、塞尚等諸多畫派的世界級名畫中。
第二天早上,先於他到達巴黎的杭州美專同學吳冠中,開始帶著他找房子。趙無極在國內經常從雜誌上看到“大茅屋畫室”。他一心想住在蒙帕納斯區,好像只有這樣才能接近自己的目標。他在那裡找到一套帶淋浴設施的房間,之後在巴黎的時光,趙無極再沒離開這一區居住。
來法國前,趙無極根本沒學過法語,一開始根本聽不懂多少別人的話,往往不懂裝懂。即使是這樣,他也從未想過回國。
趙無極真正開始和法國人交往是1950年以後的事了。他慢慢建立了自己的社交圈,還跟著朋友參加過一個阿根廷大使館組織的比賽——速寫一位在舞台上起舞的女演員。後來每當他提到某一個朋友,妻子弗朗索瓦總是說:“為什麼你一到巴黎就結交了那些現在美術館競相展覽,出版社競相為之出書的藝術家,還有那些都成了大作家和名醫的朋友呢?”交友廣闊是趙無極在法國事業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再搞“中國玩意兒”
1949年5月,趙無極舉辦了來巴黎後的第一次個人畫展,一共三十六幅作品,結果只有一幅水彩畫以二十法郎的低價被一個英國人買走。在趙無極看來,中國繪畫從十六世紀起就失去了創造力,畫家只會抄襲漢朝和宋朝創立的偉大傳統。他決定不再畫水墨畫,不再搞“中國玩意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