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4日電/她被秦怡定義為上世紀八十年代後上海小資情調的開拓者,甚至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裡,她還會很仔細地塗上親戚從國外寄來的口紅拍照,即使之後要馬上擦掉。
她眷懷洋場氤氳、咀嚼海上風華,不僅對上海灘的名門淑媛、少奶奶、歌女、影後、保姆、女工等風俗畫卷了然於胸,更是以一位地道的“上海La-dy”標準要求著自己,衣衫不整不上餐桌、頭髮不梳不出門。
今天凌晨,程乃珊,這位總是與端莊、典雅、知性相關聯的上海女作家,因病在華山醫院逝世,享年67歲。一代風華,就此隕落。
書香門第 平民體驗
程乃珊1946年出生於上海,曾祖父母是鄉下的蠶農,祖父16歲卷著鋪蓋從鄉下到上海謀生,到程乃珊出生之時,已成為在上海金融界頗有地位的人物。程乃珊的父母親都是大學生,有很好的文學、音樂修養和外語造詣,對她影響頗深, 7歲的程乃珊就在媽媽的教授下學習鋼琴指法,培養了她對音樂的愛好與理解。當時那個年代,學校流行學俄語,但精通英文的媽媽知道英語是多麼的重要,她沒有因為環境干擾而放棄讓程乃珊學習英文,直到後來程乃珊考入了大學英語系,畢業後又做了20多年的英語老師才領略了媽媽的過人之處。程乃珊曾不無感慨地說: “如果沒有她們給我很好的教育,我可能也不會有執著追求的膽量,我的人生觀,價值觀會可能就會隨社會的改變而改變。在那個時代,不少女人為了改變命運,會嫁一個自己不愛的人,但我有自己堅定的信仰,永遠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喜歡什麼,這是非常重要的。”
1964年,程乃珊高中畢業,考入上海教育學院英語班,畢業後分配到中學教書十餘年。這十年,正是程乃珊二三十歲那段最美好的青春時光。那時候環境不允許女人打扮成光鮮模樣上街,但她還是喜歡那些親戚朋友從海外寄來的美麗的衣服和化妝品。她曾躲在家裡仔細地塗上口紅,拍完照片後再趕快擦掉。沒地方燙漂亮的頭髮,她就用牛皮紙自己把直發卷成國外親戚照片的波浪型。不喜歡八個樣板戲,她就和一幫情趣相投的朋友找來古典音樂的老唱片來聽。因此,現在看她當時的照片,不太像是在那個特殊時期拍的,與同齡人相比,她過得很色彩很布爾喬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