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報:在今天,這樣的情況是否已經有所變化?
喬新生:開放以來,對於節日的觀念也發生了不少變化,比如說,從前的許多節日,是基於勞動者的生理考慮的,典型的如雙休日。而現在,節日往往和經濟聯繫在一起,典型的如黃金周。這樣的情況,其實還是行政權力干預過多的表現,這導致節假日缺乏人倫情懷,缺少文化底蘊,甚至引發了許多問題。現在很多人一說過節都發愁,因為過節就意味著要花費很多的錢財,要擠車、要拖家帶口去旅遊等,看看黃金周各景點中的人頭攢動就知道了,在這種情況下,節假日充滿了世俗的利益,而節日文化則被稀釋掉了。
北京晨報:那您覺得好的方式應該是怎麼樣的?
喬新生:首先,在思維方式上,要尊重傳統,尊重文化,對文化表現出足夠的敬畏。其次,千萬不要以國家意志代替公眾意志。更多時候,政府在文化發展中的不作為要比作為更合適。在文化發展中,政府扮演的應該是守夜人的角色,而不是制定一切。
現代文化的趨勢
現代文化發展有兩個趨勢:一個是大眾化、群體化,有些文化經過消解、剝離、演變等,被大多數人所接收,這就好像不會有人拒絕汽車、火車,而專門去坐牛車一樣;另外一些日趨小眾化,實際上,越是現代文明,小眾化的文化就越多……
北京晨報:傳統的節日文化內容,和現代生活有一定的疏離,但為什麼在一些地方仍舊能很完整地保留傳統文化呢?
喬新生:現代文化發展有兩個趨勢:一個是大眾化、群體化,有些文化經過消解、剝離、演變等,被大多數人所接收,這就好像不會有人拒絕汽車、火車,而專門去坐牛車一樣;另外一些日趨小眾化,實際上,越是現代文明,小眾化的文化就越多,這就是為什麼聯合國要設立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因。我們目前大眾化的節日比較多,而小眾化的則比較少,比如護士節這樣的節日,再如一些地區性、民族性的節日,這些節日反映出一個地域、一個民族從刀耕火種到現代文明的歷程中,在傳統保留上做出的努力,更加彌足珍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