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人民網) |
中評社北京7月17日電/困難家庭平時可領取低保金,患病時可獲得醫療救助,孩子上學可享受分類施保,遭遇特殊困難時還可申請臨時救助……5年來,針對困難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底線民生保障的頂層制度設計,頒布《社會救助暫行辦法》,不斷加大財政投入。日益完善的社會救助體系,讓越來越多的困難群眾得到了及時幫扶。
南京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林閩鋼認為,中國是近10年來全球社會救助改革成果最突出的國家,其體系建設速度之快,托底人數總量之多,對經濟和社會影響之大,為世人所矚目。
低保、扶貧形成合力,精准認定兜底對象
農村低保和扶貧開發,是國家扶貧戰略的兩個重要支點。2016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等6部門《關於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加強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在政策銜接、對象銜接、標準銜接和管理銜接方面的重點任務,進一步完善了農村低保制度。
截至目前,全國有扶貧任務的省份都出台了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銜接的配套政策措施。
河北省強化低保兜底保障能力,將各地農村低保標準提升至國家扶貧標準2952元/年以上。湖南省對政策性兜底對象進行精准認定,明確工作重點,給予特殊照顧。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平樂縣沙子鎮強化低保對象的動態管理,對全鎮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名單等基本情況進行核查,符合條件的全部納入低保,嚴格落實“按戶施保”,做到該進則進,該退則退。
民政部、國務院扶貧辦根據中央要求,指導各地按照國家扶貧標準綜合確定農村低保的最低指導標準,使農村低保標準持續提高。截至2016年底,全國共有城鄉低保對象6066.7萬人(截至2011年底為7582.5萬人),其中農村低保對象4586.4萬人(截至2011年底為5305.7萬人),2016年全年支出城鄉低保資金1702.4億元(2011年為1327.6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