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商辦類項目周邊沒有商業辦公區域所需周邊生態和配套來支撐,有的直接位於密集的住宅區之內,沒有辦公需求,就無法拉動銷售。”郭毅表示,正是因為大多數開發商在項目建成之後發現該區域附近並無對商業辦公用途的需求,才不得不創造出“商改住”這一形式,現在將使用屬性從“住”再改回“商”,依然沒有市場。
對於新政出台後商辦類項目應採取自持經營的方式,根據所在區域的經濟特點,培育相關產業鏈,豐富項目樓宇經營業態環境,吸引中小企業進駐,借鑒“聯合辦公”“孵化器”等模式進行產業升級的建議,郭毅表示:“‘商改住’房屋需將獨立廚房所屬的隔間取消,將每一個開間里的衛生間改為樓道內公用衛生間。在建項目若已鋪入管線,就會面臨管線重新排布的問題,公共衛生間會有多個上下水管道,是個挺大的麻煩。”
即便解決了技術難題,改回商辦的使用屬性,傳統寫字樓的形態也不再受目前聯合辦公空間前沿趨勢的歡迎。據了解,市場上大多“商改住”房屋單套面積在25~60平方米不等,而新潮的共享辦公空間青睞超大開間的開放辦公環境和私密的中小型會議室結合的形式,開放式空間動輒幾百平方米,會議室則種類豐富。優客工場的一位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優客工場青睞的是大小不一、組合豐富的空間面積,從會議室規模來說,就有4~10人不同的規模。此外,
幾乎所有“商改住”項目的物業也非辦公標準,改造難度非同小可。“正經的聯合辦公和孵化器都還未找到清晰的商業模式和獲得回報的方式,‘商住房’若要向這個方向轉型,想找到盤活存量地產的辦法,我不看好。”郭毅說。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