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6日電/最近一段時間,有關亞投行的新聞充斥媒體,成為街頭巷議的話題。包括英國、歐盟大多數國家在內的50多個國家申請加入亞投行,確實可以說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與此同時,各種驕傲自滿情緒和極端民粹主義的言論,不絕於耳,也一樣令人擔憂。
如果因為申請的國家數目超出了預期,初戰告捷,就說中國在亞投行取得勝利,甚至就此認為亞投行必然一帆風順,未免過於樂觀。而把亞投行當作挑戰現行國際金融體系框架,當作雙邊外交的籌碼,賦予了亞投行過多的和不可完成的使命,這更有些不切實際並會偏離正確的方向。
需要強調的是,亞投行不應被狹隘地看作是大國博弈的工具。作為大國崛起,應該有心懷天下的胸襟和踏踏實實的作為,才能真正贏得國際社會長遠的支持。
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國五花八門,處於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信仰不同,理念不同,訴求不同。如何求同存異,實現共贏,前途充滿變數。中國作為發起國和主導者,任重而道遠。
亞投行≠世界銀行
目前,一些人熱衷於把亞投行跟世界銀行相比,認為前者可以超過甚至取代後者,這種想法並不可取。
首先看使命宣言。世界銀行的使命是在全世界消滅貧困和促進共同繁榮。而亞投行的使命並不以減貧為目標,而是為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服務,服務於改善成員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這兩者之間雖有交集,但並不具有可比性。
其次看代表性。世界銀行的成員國有180多個,是全球性政府間金融組織,也是聯合國專門機構。中國和亞投行創始成員國都是世界銀行集團的成員。亞投行的成員國無論在數量和地區分佈上,都與世界銀行沒有可比性。
如果看資產規模,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一家的資產,早已經超過了世界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