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北京晚報:體育與教育是人格教育的任督二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21 06:50:44


  中評社北京11月21日電/“相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來說,健康人格工程教育已經有些晚了。”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主任張漢湘說,“歐洲國家早在工業化初期就已經提出了人格教育的理念,列出了18條標準。人格工程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目前在國內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但對每一個青少年,這些都是非常具體的。” 

  什麼是兒童健康人格?中國教育學界歸納為三對關係,即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兒童與自我主要指自我接納、自信、自立、自律等。兒童與社會主要指對他人的理解與共情、合作與支持、對社群的認同與融合、責任與貢獻等。兒童與自然主要指對自然的尊重與熱愛、關懷與保護等。兒童社會適應能力的內涵界定為自我適應能力、人際適應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三個維度。

  教育中的體育被邊緣化,體育中的教育被妖魔化

  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活,要擺脫課堂中心、課本中心、教師中心,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中國教育家陶行知把杜威的話倒過來,即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提倡“生活教育”,要求學生向社會和生活學習,在活動中學習。無論是外國教育家,還是中國教育家,都提出在生活中教育青少年,而不僅僅是在課堂上。對於中國青少年來說,課堂外的教育被邊緣化,典型的是體育課,在各所學校都是靠邊站。體育課經常被縮減,體育老師的地位排在各學科之後。教育中的體育被邊緣化,體育中的教育又被妖魔化。

  前國家體操隊隊員張尚武的人生經歷,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從大運會冠軍,淪落為小偷被拘,再到街頭賣藝,張尚武的案例雖然比較極端,但也代表了一個群體,令人們再度思考體育和教育之間的關係。

  中國兒童中心體育老師姜天賜說:“我們的體育是什麼呢,體育是高強度訓練、體育是影響文化學習的魔障、體育是差生升學的救命稻草。我們的體育是矛盾的,一邊是奧運會上被神一般的崇拜,一邊是生活中被妖魔化的對待。所以隨著奧運的一路高歌猛進,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初衷也漸行漸遠。國人的體質下降,特別是在青少年中尤其明顯。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兒童被肥胖困擾,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在集會、在軍訓中因體力不支而暈倒,我們也似乎也是在這時候才驚覺問題原來已經如此嚴重。難道我們從來不曾察覺問題,從來沒有探索解決的辦法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