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爲航拍亞運城。 |
中評社北京10月20日電/從北京到廣州,20年,兩届亞運會,記憶與現實叠加呈現,從中能看到什麼?
20年前,他們曾是北京亞運會的組織者、競技者、宣傳者、志願者、研究者,如今,他們有的已不在一線,有的社會角色已轉換,但北京亞運會都是各自難忘的人生經歷。眼下,他們中的一些人,又在以不同的方式參與著廣州亞運。當年拿下北京亞運3金1銀的鄧亞萍,這次是廣州亞運會第33號注册志願者;當年點燃亞運會主火炬的許海峰,這次負責廣州亞運兩個場館的團隊運行;當年以一曲《亞洲雄風》名噪大江南北的作曲家徐沛東,如今繼續為廣州亞運創作歌曲……
鄧亞萍:國人心態日趨成熟
1990年我剛17歲,為參加北京亞運會,全隊訓練都非常刻苦。當時女隊只有4個名額,但有六個世界冠軍。最終陳子荷、高軍、喬紅還有我,四個人承擔了亞運會的任務。
亞運會上,中國男隊無緣團體决賽,國人的目光集中在女隊身上。大家最看重的女團决賽一波三折。對手韓國隊實力非常強,我們先輸了第一場,第二場我對陣韓國一號選手玄靜和,贏了。第三場女雙打到28∶30,我們惜敗。所幸後面兩場單打,喬紅和我都挺住了,中國隊以3∶2戰勝韓國隊奪冠。那場比賽讓我得到了歷練,也讓國人瞭解到乒乓球隊還有這樣一個姑娘。北京亞運會我獲得了3金1銀,可以看作我運動生涯真正的起航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