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事版權遇冷
體育賽事版權一直是體育產業的頭部資源,樂視體育作為“先行者”,儘管如今深陷危機,但在推動尊重版權和付費觀賽模式上都有它的貢獻。從樂視開始,版權市場便開始了硝煙,經過2015年的熱錢湧入,2016年的回歸理性,再到2017年的逐漸遇冷,版權價格大幅跳水,市場的泡沫在大起大落之間不斷被壓縮。
如今,各大賽事版權歸屬已水落石出,巨頭成為最後的贏家,但我國體育產業尚未成熟,這些贏家能否真正笑到最後,仍然存在很大變數。
彼時,體奧動力以五年80億元的天價簽下中超版權,以此作為參照,CBA新賽季版權卻遲遲未有定論。在泡沫最汹湧的階段,一年期的CBA版權曾被預計能夠達到60億元,更有甚者認為樂觀一點的話有望衝破百億大關。但版權市場風雲驟變,泡沫破裂只在一瞬間。2017年,版權市場熱度驟減,CBA的版權價格已很難達到CBA公司的預期;足協出台一系列新政導致中超聯賽觀賞性降低,體奧動力以此為由與中超公司重新談判,欲降低後幾年中超版權價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