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麼名字下統一?
就統一後的中國的名稱而言,早在上世紀末,筆者曾在內部刊物《亞太論壇》上發文提出,兩岸最終實現統一的話,國名可以改為“統一中華共和國”,因為“中華共和國”的英文與“中華民國”一致,而只用“中國”又怕台灣方面不接受。“統一中華共和國”的英文可以是The Reunited Republic of China。現在看來,如果不追求一個帶共和國字眼的國名,更好的辦法是用“大中國”,英文為Great China。英國就一向用大不列顛,雖然英倫三島較之中國小多了。用“大中國”取代“中國”,可以表示不是原來的中國,是增大了的中國,是因為台灣與大陸的統一而變強大了的中國。由此,台灣人民所擔心的什麼矮化之類的東西都不會有,而大陸方面也不是唯一的獲益方,那將是雙贏。加上港澳地區,那就是多贏。但是,這只是名稱,名稱好處理,名稱後面的實質就不好處理了,我們今天遭遇的障礙即在於實質。
兩岸之間的實質之爭
兩岸的問題實質上並不是名稱的問題,而是地位的問題,是地位之爭的問題。雖說名不正則言不順,但名可以正言可以順,實卻不易變。兩岸如不能真正解決實的問題即地位之爭的問題,還是要兜圈子、走彎路,坎坎坷坷跌跌撞撞下去的。我們能不爭名,能否也不爭實,即不爭地位?張亞中教授聲稱要用中華文化來解決兩岸關係難題,用大量傳統文化概念及詞語闡明中華文化對兩岸的特殊意義和作用,但卻未能走出主權的怪圈——兩岸各擁有主權,但因為是特殊關係,可以如何如何。這還是沒有解決兩岸之間的關鍵問題。這還不如兩岸主權重叠論來得幹脆。在筆者看來,只要不跨越兩岸各有主權這一“兩國論”立場,再怎樣廣征博引,頭頭是道都沒有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