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國共關係的現狀與前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9 10:31:13  


 
  國民黨無形化不代表國民黨不存在,但是我問幾個問題,國民黨現在還有任何新聞會上媒體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國民黨中常會什麼時候開!中常會討論什麼我們也不知道。國民黨體系本身已經變化,連先生那個時代,國民黨的組織體系是有形的,他的黨幹部對外發言,某種程度代表黨的決策;可是現在我們大概不知道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是誰,甚至黨秘書長是誰可能都不知道。

  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已經徹底無形化。這個時候,我們談國共關係,某種本質已經改變,這樣的改變恐怕很難復原。如果國民黨持續執政,這樣的模式可能繼續運作下去。但是如果今天國民黨在野,這會是什麼樣的局面?這個黨組織可能恢復嗎?會是個什麼樣的狀況,我們無法預測。

  馬把國共平台工具化
  而且是可被替代的工具

  在國共關係問題討論上面,我覺得必須把國民黨本質的轉變因素放在裡面。今天馬政府對國共平台的認識,馬政府當然不需要靠國共平台,因為兩岸管道太多了,有太多人穿梭兩岸,甚至有人有馬的授權等等。但是我不能說馬未來不會賦予國共平台功能,我要講的是,這個功能在馬看起來,也只是眾多工具性功能之一。它是一個工具性功能,再進一步講,比如說去年國共論壇,在北京要求下加入政治性議題,可是我整體的感覺是,國民黨沒有得到任何授權去談,會談中“盍各言爾志”,整體的氣氛很奇怪。像是這樣的東西既然推不掉,那就能閃則閃、能躲則躲。在此情況下,就這個議題本身來講,已經越出了其工具性限制。

  馬政府現在賦予這個平台的功能,我看起來就是一個工具性功能,也可以有其他許許多多的管道取代。甚至於我感覺,國共只是把很多其他管道所談出來的結果彙整到這個地方,雙方共同簽署背書。但是這些結論都不是國共平台談出來的,而是透過其他管道彙整出來的。譬如兩岸在教育與文化方面的協議,我們不知道其中內部協調過程,在我看起來有點像兩會做最後背書工作,談的過程是越出國共平台的。但是我也不能否認,國共平台依然扮演某種工具性角色,但是這樣的角色有限。

  國民黨的兩岸主軸戰略已經變化
  國共平台的階段性功能已經結束

  國共論壇的角色有限,原因在於,平台後面還有本質性的區別,就是連時代的國民黨對於兩岸的主軸戰略,與馬時代的主軸戰略有了變化。這個變化,一是我剛才說的國民黨的組織已經無形化;另一個是,國民黨主軸戰略的變化。連馬在黨的主軸戰略上,只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都接受一中各表。但是兩者對於一中各表的理解,我懷疑馬與連是否完全一致,可能真的連一中各表也處於“各表”的狀態下。

  現在馬政府兩岸大戰略,由幾點共同構成:第一個是一中各表;第二是先經後政,也就是某種程度的政經分離,或是你也可以解讀為只經不政,至少馬明白表達出在他的任期之內,是只經不政;第三,就是蘇起提出的親美、和中、友日。從字眼上清楚表達,美國對台灣的影響,我們與美國是“親”,日本其次,是“友”,大陸不是親、不是友,只是和的關係。兩岸不吵架,不代表我們是朋友。這是馬政府的主軸戰略。

  若今天連為國民黨主席,我認為連的主軸戰略大概不是如此,連先生仍會堅持一中各表,但是他大概不會主張政經分離的做法,連會不會表達出親美、和中、友日,我覺得他也不至於如此明白的區隔對待。我認為這個問題導致國共關係對未來兩岸和平發展的影響,能扮演的角色會愈來愈少。邵老師剛才也說,國共平台的階段性功能結束,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同意。

  目前整體來說,國共平台的工具性功能不是完全沒有,但是也許味同嚼蠟、如同雞肋。只是一個東西放在那裡,好像很好看,你想要它發揮什麼作用,受限於已設定工具性功能,不能突破主軸戰略框架,也不能突破國民黨決策體系已經不扮演任何角色的限制。在如此狀況下,國共關係對兩岸未來發展,影響會愈來愈小。

  另外,有關前些時候,金溥聰先生某種程度的代表美國政府傳話,媒體也有一些批評,認為他以駐美代表的身份講那些話是否合適。我們講俗一點,金代表美國主子向台灣傳達某些指示,大概的意思是美國希望兩岸和,但不要走得太近。我剛才說,馬的主軸戰略很清楚,就是親美、和中、友日,在這個脈絡之下,我們要看的是馬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把國民黨體質做了一些轉變;而且這些轉變在我看來,有一點不可逆。這樣不可逆的轉變,讓國共關係在兩岸關係發展上,究竟還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我基本上是抱持懷疑態度。這與兩岸關係如何發展是兩個話題,但是我們今天討論國共關係,所以我表達這樣的看法。

  張亞中:小結

  我們第一輪討論告一段落。我們研究政治的人都瞭解,政黨關係當然非常重要,它不可能取代政府間的關係,但是可以幫助或補足政府關係的不足。正如馬英九在擔任國民黨副秘書長時,負責推動政黨外交,以強化雙邊關係。在目前兩岸沒有正式政府間互動前,政黨的互動格外重要,要爭取台灣利益,就不要排除所有可能的管道,這也是我們希望不僅是國民黨,民進黨也可以與大陸建立政黨的關係。

  另外,如同剛才幾位評論員談到,國民黨在這幾年之間,本質已經產生變化,其運作方式、組織型態與設定的功能,已經產生變化。馬英九雖然是國民黨籍,但是在大陸政策的決策過程中,馬並不希望國民黨在其中扮演一個關鍵的角色。2008年馬上台任用的陸委會主委賴幸媛並非國民黨籍,2012年任命的陸委會主委王郁琦,也屬馬親信而與國民黨無關。

  當把賴與王人事擺在一起看,馬已經清楚地傳達一個訊息給國民黨,就是這個兩岸關係是馬說了算。在馬英九來看,包括國共平台、論壇等任何管道,都只是工具性的角色,這個角色必須服膺於馬英九整個兩岸政策大戰略。

  馬英九對外戰略定位與順序為“親美、友日、和中”;在兩岸關係未來發展上,是“不統、不獨”;在政策優先順序上,是“先經後政”或“只經不政”。國共關係要能有效推動,涉及“事”與“人”兩個面向,一是國共平台、一是誰來主導,也就是人的問題。

  在“事”的方面,馬英九不會反對國共平台,但是若該平台討論的事不能服膺馬的整體政策方向與優先順序,馬的態度將會保留。在“人”的方面,由於馬無法親自參與,目前扮演國共平台的兩個重要代表性人物,一個是連戰、一是吳伯雄。今年3月連戰發表16字箴言後遭馬政府喝止,已經灼傷連在未來國共關係中的可信度與公信力。對於連戰在兩岸關係中能夠發揮的功能性,也作出了限制。

  無論是東西方世界,人與人的關係都很重要,東方文化尤其如此。退休高階政治人物往往可以憑藉其廣大的人脈與公信力,為政府做輔助性的協助。馬對連的否定,等於是馬弱化了連未來在兩岸關係中能扮演的人與人互動的角色。

  下一個階段要請大家討論,當兩岸的平台的功能性角色愈來愈薄弱、特別是有了無形天花板的限制,而原本連戰的角色已經被弱化或刻意排除後,未來兩岸互動的管道,馬會如何處理?假如兩岸關係現在開始裹足不前,沒有進一步發展,馬這一套論述,對國民黨2016年選舉還會有何幫助?或是產生負面影響?請各位在第二輪討論時,對國共關係可能的局限與功能,以及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影響表達看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