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較為封閉的農村熟人社會,經由互聯網的連接變得更加開放,也給當下的鄉村社會治理模式帶來深刻變革。
如今,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傳承了半個多世紀的“楓橋經驗”實現了創新升級。在諸暨楓橋,“古鎮楓橋”微信公眾號已家喻戶曉。公眾號的參與者,不僅有網格長、網格員,還有一個更大的群體——“紅楓網友”,他們都是熱心參與社會治理的普通群眾。遍布全鎮的網格長、網格員和熱心群眾,用手機織起了一張覆蓋全鎮的信息搜集網。
群山環繞的景寧大漈鄉,如何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格局?“提高鄉村治理智能化水平。”大漈鄉黨委書記藍景芬介紹,小到窨井蓋丟失,大到農居危房轉移,網格員收集掌握到的民生信息,從線下傳至線上,並迅速得到分類落實和精准辦理,這得益於基層治理體系“四個平台”建設。
“四個平台”主動對接村民的民生訴求,對鄉鎮(街道)和部門派駐機構承擔的職能相近、職責交叉和協作密切的日常管理及服務事項進行整合,形成了綜治工作、市場監管、綜合執法、便民服務4個功能性工作平台,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層延伸,極大地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去年12月,浙江省在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四個平台”建設,目前各地已全部完成建設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