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電池、水泥、粉體、印染、耐火磚、工業爐等產業,曾經是浙江長興縣的工業支柱。那時候,往來的司機一聽說要經過長興,便連連搖頭——國道兩旁遍布冒著黑煙的煙囪,汽車經過總會落滿厚厚的粉塵。有人戲稱,連這裡的麻雀也是黑色的。
長興的環保問題,一次次亮起“紅燈”——被省環保部門列為重點治理區;關於污染的告狀信一次次呈上省市領導的案頭;因污染引起的群體事件不斷發生……
粗放發展模式已將長興推向懸崖的邊緣,救贖的唯一辦法,就是轉型升級。長興採取“休克療法”,對蓄電池行業實施比國標還要嚴格一倍以上的“長興標準”,將大多數蓄電池企業倒逼出局。175家蓄電池企業,最後只保留了16家。
如今的長興,產業結構煥然一新,逐漸形成了新型電池、現代紡織、特色機電三大支柱產業。傳統的蓄電池製造整治後為新型電池產業,龍頭企業天能和超威,兩家就占據了全國新型電池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電池產業,從“浙江製造”一躍成為“浙江創造”。
高質量的GDP取代高增速的GDP,給長興帶來了什麼?長興摘下污染帽子、成為“國家生態縣”的同時,還摘取了湖州市經濟總量、財政收入的冠軍;在全國百強縣的榜單上,從2002年的第107位升至2014年的第四十四位。
山區縣新昌,“八山半水分半田”。面對資源和區位制約,“先天不足”的新昌人提出:“底子不足特色補、規模不足質量補、資源不足科技補、區位不足服務補”的發展思路。
政府運用科技投入的杠杆作用,引導和帶動全社會投身科技創新。縣裡編制出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和導向目錄,明確優先發展生物醫藥和先進裝備製造兩大優勢產業。與之配套的是,縣財政每年安排1.5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