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規模紅利”轉向“生產率紅利”
過去30多年,改革,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力,為浙江經濟的高速增長注入了強有力的“制度紅利”。隨著“制度紅利”慢慢耗竭,迫切需要“新一輪的制度紅利”來接力。
浙江開展了新一輪的“制度改革”。
海寧:推進要素配置市場化。海寧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按照紡織、皮革、機械電子製造和其他等四大行業進行測評打分、分類排序,排定前80%的為A類重點扶持和鼓勵提升類,中間15%的為B類整治提升類,末5%的為C類落後淘汰類企業。這種“要素配置與企業質量和效益相掛鈎”的機制,推動了土地、能源、水資源、環境容量等要素配置的市場化改革,促進了海寧經濟轉型升級。
義烏:嘗試國際貿易綜合改革。義烏瞄准“世界購物天堂”的目標,探索完善“市場採購”貿易方式,在貿易主體准入、市場監管、檢驗檢疫、通關查驗和外匯管理等領域進行大膽改革和創新,初步建立接軌世界的貿易便利化體制和機制,義烏小商品出口變得更加順暢,通關的效率明顯提高,80%以上出口商品的辦單周期從1—2天縮短到1個小時;與此相對應的是企業節省滯留費、倉儲費、交通費、人工費等,平均每個集裝箱可降低569.22元。
德清:“破冰”城鄉體制。按照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的要求,建立現代農村產權制度,重點突破城鄉二元結構,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
嘉善:著手縣域發展綜合配套試點。嘉善縣圍繞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體制創新,著力建立促進轉型升級的激勵、倒逼、退出三大機制;圍繞加快城鄉統籌發展體制改革,著力推進城鄉規劃建設一體化、農村產權制度、城鄉要素市場化配置三大改革;圍繞開展民生幸福保障體制改革,著力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生態文明建設、社會治理三大改革。嘉善涉足深水區的改革,將為全國縣域科學發展探索新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