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台灣和香港發展的最後機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5-14 00:11:51


 
  很明顯,時間不在台灣和香港這一邊,機遇期很快便會消失。“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趕快跟大陸全面修好,趕上中國崛起尾班快車,並且在完成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中拿到最大的紅利,才是上上之策。說到底,大家張開眼睛看看,中國的未來開大的機會多,還是開小的機會多。再主觀地猜想一下,開大的賠率是多少,開小的賠率是多少。我可以擔保,買開大的回報肯定比買開小的回報多很多倍。要買大還是買小,答案是最明顯不過的。

  或曰,這樣的考量太勢利和現實了,共產黨就是邪惡,“漢賊不能兩立。”我就是不喜歡和老共一起過日子。坦白說,持這早已結束了四分之一個世紀的冷戰遺風,石化了的思想在香港和台灣也真不少,這是被蓄意洗腦多年的結果,一言難盡,也一時三刻改變不了。但是在香港也好,在台灣也好,這反共反華原教旨主義者只是極少數,只是他們活躍,聲大,而主流社會又刻意縱容他們,才出現外邊看來,這些病態本土主義者好像很有能量,甚至能外表港台的民意的假象。

  現在形勢已經很緊迫,台港主流社會如繼續讓這小撮病態本土主義者牽着鼻子走,自己就是吃虧在眼前,而且虧得很大,很久。權衡利害,台港主流社會應該盡快重掌兩地發展前途的主導權。

  於是問題馬上來了,完全依附大陸,怎樣說也不是掌握主導權。而且大陸強,港台弱,表面港台根本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能力,甚至難以發揮任何獨特無可代替的作用。這才是只帶少許本土主義的港台主流社會所最痛苦的地方,因為他們也很迷惘,又不知道出路在何方。

  港台機遇:海上絲綢之路大策略

  大家不妨學習一下毛澤東的矛盾論,我們要聚焦於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這樣台港便可集中利用局部優勢作突圍。而知己知彼,我們首先要了解大陸目前的處境,她想要什麼?中間有什麼困難?台港從中能有何貢獻?

  大家都知道,最近習近平正努力開展“一路一帶”大策略。“一路一帶”也者,即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我稱之為大策略,因為中國未來的發展,從資源到市場,從金融到安全,從地緣政治到與美霸周旋,一切都包涵在這大策略之內。如無意外,起碼直到習近平下一任結束的2022年底之前,“一路一帶”都會主導着整個國家的資源投放。而因為一黨執政,中國的大政策一向都有西方政府所難以企及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對香港來說,自1949年以來,指導思想就是“維持現狀,長遠打算,充份利用”,六十年不變。對台灣而言,自鄧小平提出“和平統一”以來,三十多年未變。所以“一路一帶”這需要長期堅持才有結果的大策略,極可能會持續數十年不變。

  但是這大策略,像“改革開放”這大策略一樣,是從已知走向未知,前途充滿着機遇,同時也佈滿風險。如今整個中國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各省市都千方百計打進這大策略之中,圖分一杯羹,大概只有台灣和香港才至今無動於中。這正是我在文初指出,台港自絕於中國主流話題的惡果。

  陸上絲綢之路,基本是大陸中西部的事情,台灣較難插上一手,但是因為現代資本是沒有遠近這概念的,香港在金融方面,仍有可能發揮作用。不過若論海上絲綢之路,香港和台灣卻大有優勢。

  我們仔細的考察一下,海上絲綢之路下南海,出馬六甲海峽,越過印度洋,止於非洲,基本上就是當年鄭和下西洋的路線。但是跟七百年前不一樣,今天的印度洋,一早便已被印度視為勢力範圍,不容中國染指。眾所周知,印度對中國邀請參與海上絲綢之路計劃的態度十分冷淡。凡是中國有的,印度千方百計都要有,所以較少國人知道的是,印度也有她自己的“海上絲綢之路”,叫做Project Mausam,我們暫時意譯為“季候計劃”。有“季候計劃”在,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要進入印度洋,談何容易。

  但是富歷史感的中國人做事從來都不心急,按部就班的推進海上絲綢之路,終有一天會水到渠成。對中國來說,海上絲綢之路也者,當務之急是經營東盟十國。這裡,台灣和香港無論在人脈關係上、文化紐帶上、經濟往來上,都有大陸所有省市都沒有的優勢。但是上世紀90年代台資大舉西進大陸,李登輝鼓吹南下,結果碰了一鼻子灰,鎩羽而回。可見時機未到,優勢也難發揮。但是大陸海上絲綢之路一推出,以大陸雷厲風行的效率,各種配套,包括從昆明到星加坡的高鐵、泰國開鑿運河、南海把五個礁填為島、各種相關銀行和投資基金等等,很快便會陸續到位,形勢已成。我可以毫不含糊的說,這將是台灣和香港未來可見的最大機遇,一旦錯過了,台灣便淪為像海南一樣的農業省,香港則無可避免成為二線城市,將噬臍莫及!

  有記錄在案,我早在2011年便在《中評月刊》發表多篇文章鼓吹港台聯手發展東盟市場的了。當時形勢其實已經很清楚的了,中國有需要大力經營東南亞地區,而雲南和廣西等在大陸也算是比較落後的省份,根本沒有能力當火車頭,但香港和台灣則綽綽有餘。如今萬事俱備,只欠港台兩地政府和市民的眼界和意志。投入海上絲綢之路大策略,勇當東南亞地區發展的火車頭,這就是香港和台灣登上最後一班快車的頭等票,不能再錯過了!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5年4月號,總第208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