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知道!可是,這不但不能改變台灣年輕人看待大陸的角度,反而更加強化他們反中的情緒。中國大陸的崛起以及無所不在,已經也是台灣年輕人無所不在的夢魘。假如台灣年輕人真的能有什麼今天他們常常戲稱的小確幸,也許還可以不在乎兩岸年輕人世界中的意志落差,但是他們沒有真的小確幸。
台灣年輕人所謂的小確幸,比如,有個喝咖啡的好角落、可以與朋友分享心情的臉書、在北海道或福岡浸淫一下東瀛風,這些不僅不能真的帶來確幸,恐怕適得其反製造更深層的焦慮。因為,這些小確幸幾乎都是靠著長輩恩寵而來。沒有長輩恩寵的,就連這一點都沒有,而有長輩恩寵的,生活在遲早將失去恩寵的陰影中。
台灣最優秀的年輕人當中,因為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也沒有機會,所以有一大部分都打算進入政府工作,他們每年都參加考試,磨損銳氣,而一旦中舉,竟是恭賀盈門。政府的薪水雖然不算高,但起碼有保障。可是,政府工作毫無創意,只能讓人意志消沈。
能苦讀背誦的尚且如此,不能的怎麼辦呢?他們的前途何在呢?難道台灣年輕人只能指望大陸?去大陸闖蕩的,並不是社會刻板印象中的秀異之士,一旦他們之中有人成功返台,格外令人嫉妒。自己比不上大陸,台灣比不上大陸,政治上由於度對抗無力,這就是台灣年輕人對大陸的情感障礙。
年輕人不知道自己未來在哪裡,躲在毫無前景的虛假小確幸中,等待陰影的降臨。這時候,他們看到富家子弟揮霍無度,在上流社會呼風喚雨,或看到對岸那些充滿希望的年輕人,讓那些不論因為外商不信任大陸,而僥倖在外商謀得一席之地的得利者,或是多數彷徨懦弱的憤青,當然同樣沮喪萬分。於是,反中與反權貴兩種情緒,矛盾地結合在一起。
年輕人的無助,台灣在國際社會的無助,其解藥都在大陸,則大陸對台灣年輕人的意義,無非就是提醒了自己的不爭氣。要承認自己的不爭氣,又要接受台灣政治上對大陸的臣服,變成是心理上的同一件事情。馬英九不力圖擺脫大陸,竟還要大家接受大陸的優惠與照顧,台灣年輕人面對自己的如此無能,這又是情何以堪?
|